靠发论文保研 保研其实只看这4点:本科出身、个人实力、外语成绩、科研论文
很多保研儿在一开始都会想:我应该投什么样的学校呢?我能如愿去到我想去的学校吗?
是的,这就是在思考自己的定位,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自己能够去到什么位置的学校,这是保研儿能够有针对性地准备、复习专业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保研儿应该怎么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又准确的定位呢?又该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去了解呢?这里有一份精准“战略”可供参考。
01、本科出身定位法
本科院校的等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高考择校时,我们就经常听到985、211、双非等代名词,而这些代名词无论是关于保研名额数量,还是在保研儿申请学校时,都格外重要。
从传统标准来说,院校等级划分可以分为985、211、双非三类,985高校又分为顶尖985、中游985和末流985,211分为顶尖211和普通211。
最近几年,也要参考专业学科评估的水平以及双一流院校标准,比如双一流A+、双一流A等等。
等级越高的学校学生推免名额的比例也会更多,例如,985院校的推免比例大都超过20%,211院校的推免比例在10%左右,一些双非院校的比例可能在1%左右,甚至有的院校是没有推免名额的,这要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推免申请,一般都是申请比本科院校等级以上的院校,例:中流985院校的学生在申请学校时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喜好、地域选择平行院校,或者顶尖985,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当然,也有从双非院校一下跨越到顶尖985的例子,但这比较困难。
所以,对于保研儿来说,本科院校也是一个硬性敲门砖。
02、个人实力定位法
个人能力是决定你去什么等级学校最重要的标准,包括专业排名、外语成绩、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情况等。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专业排名,很多院校在筛选申请名单时就有硬性要求,例如会明确要求专业排名在10%之前,或者5%之前,甚至有些学校历年来只要学校的专业第一名。
这些情况有的学校不会说明,但确实是这么做的。因为院校对每个申请者都不了解,专业排名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在该院校的整体水平的标准,他们也只能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筛选依据。
并且,专业排名对于来自同一个本科院校申请相同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其他条件相差无几,那么排名更靠前的同学就更有优势。
03、外语成绩对定位的影响
外语成绩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这项标准没有上限,越高越好。
一般来说,文科类专业对英语要求很高,理工科要求会没那么高。
如果有时间精力,大学英语六级最好可以刷到550分以上,例如,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预报名要求中对英语的要求是:大学英语六级在500分以上。
另外如果错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话,可以考虑备考雅思和托福,同样可以证明实力。
并且,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在面试时通常都会有英语口语考察的环节。
04、科研和论文对定位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院校来说,科研经历和论文发表情况这两个因素不是硬性要求,但如果有这两项因素,可以为你加分。
在面试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在考察完专业知识之后问你这两个问题,如果有这两项经历,那么你就有话可说,甚至对你感兴趣的老师的会一直追问你。
对于有些院校而言,这个是硬性要求,譬如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预报名材料要求中有一项是要有发表的论文。
所以,保研儿如果还没这两项加分光环,就赶紧去参加科研项目,赶紧准备论文吧。
05、怎样选择目标院校?
以上就是个人精准定位的重要因素,在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时,既要参考目标院校的等级、地域,也要根据个人喜好、整体能力客观评定,从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院校的差距,进行精准定位。
对自己进行精准定位之后,怎样去选择目标院校,那就跟着下面几步走。
看过去
目标院校的选择可以参考往届学长学姐的院校去向,基本上往届学长学姐去参加过的学校,那么你也可以尝试着投递。
并且,你可以向往届学长学姐取经。
看院校
确定好自己想要了解的院校,可以去该校的研招网上查看录取信息,包括往年录取人数,录取学生的生源信息等等。
如果网上没有,同样可以去问问前往该校的学长学姐,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必然对自己有帮助。
看重点
这个“重点”因素因人而异,有些人看重地域,譬如有的人想要去北上广,有的人不想去,研究生阶段意味着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所以选择一个地域好的学校十分重要;也有人是看重目标院校的知名度。
这二者在院校的选择上会有不同,例如:不是在北上广地区的985院校和在北上广地区的211院校,看重地域的保研儿可能会偏向选择在北上广地区的211院校,看重知名度的保研儿可能会偏向选择不在北上广地区的985院校。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大家还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总而言之,择校定位是一个需要外界和内部综合考量的选择,如果有一个精准的选择,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