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发论文保研 从零开始,到国家一等奖,本科发表SCI论文!她如何保研顶尖985?
在即将进入大二学年时,陕西科技大学学子薛李月第一次产生了保研的想法。于是,她将学习作为生活的重心,努力两年有余后,成功得到了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的资格。
作为一名材料专业学生,她常听到师长们提起“金相技能大赛”,于是抱着试探的心态提交了报名表,从零开始学习,最终一举拿下了国家一等奖的好成绩。
“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薛李月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抵达梦想的彼岸。
大一入学时,薛李月曾与大部分同学一样,以为大学意味着轻松的生活,学习成绩保持在专业中上游。直到临近大二的时候,受到身边一位学长的影响,她产生了保研的想法。那时她已经明白,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绝非易事,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此,薛李月便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学习与竞赛中。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争取弄懂每一个知识点,上课之余就在图书馆学习,她说,自己“很享受从早上去一直待到图书馆闭馆这种‘沉浸式’学习的状态”。学习之路没有捷径,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薛李月从大一的绩点3.2进步到大三的绩点4.0,每学年综合测评均专业第一、专业课平均成绩达96分。
竞赛方面,薛李月一开始并未想到“金相技能大赛”这一竞赛,将在自己的本科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认为,其实金相制样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持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训练,并从中找寻问题、解决问题。在谈及自己是如何坚持的,薛李月说道:“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
携着这样的初心,她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国赛,并最终获得个人国家一等奖的成绩。奖牌的背后铭刻着艰辛的历程,名誉的内里浸透了勤奋的因子,这一路有一再改期的赛事通知、有撞上期末考试只能深夜训练的身影、有暑期一个人留在宿舍的默默惆怅………好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回头望,窗外景色闪耀着“金相”的光彩。
保研历程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科研。薛李月说,自己的科研启蒙相比其他的保研人相对晚一些,她在张利锋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实验室,跟随师兄学习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柔性MoTe2/C纤维薄膜,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开相关储钠性能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快速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与科研步骤。
得益于老师和师兄的指导教诲,进入大三后,薛李月选择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钼酸盐/碳复合纳米球自上而下的裁剪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展开,并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
如果将“实现目标”比作一座大山,“学有所获”比作一片海洋,那么日复一日的努力就是积累的微尘和涓滴。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每一分刻苦与勤奋都将迎来“物超所值”的收获,对于薛李月,这份收获也许是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也许是本科生涯中闪闪发光的竞赛奖杯,也许是走过那些历程时,心底流转的每一寸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广大陕科大学子,这份收获还将以千百种模样呈现,你或许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揭晓之时,你一定会迎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