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产品推广方案 begin-->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现将《2020年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2020年4月6日
2020年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要求,为落实我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进我省粮油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供给质量、实现产业兴旺为目标,集成“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和绿色优质订单生产基地,引领“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稳粮核心。紧紧围绕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加大优势区域双季稻生产支持力度,打造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发展,实现粮食、油料稳产保供目标,稳定农业基本盘。
(二)突出大户主体。以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为主体,发挥其在对接企业、落实订单、发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优势,推行粮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带动小农户。
(三)突出企业带动。发挥农业龙头加工企业的核心和纽带作用,建立与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粮油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
(四)突出高质高效。坚持质量优先、效益提升的提质增效导向,以高质高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加快提升农产品供应质量和产业经济效益。
(五)突出协调共进。坚持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行动策略,按照“打造一片,成熟一片,发展一片”以及“三年示范,定期轮换”的推进方法,以成熟区域带动落后区域,最终实现县域全面发展。
三、行动目标
(一)绿色目标。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全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每个生产基地集成1-2套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以上,示范带动全域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二)质量目标。每个示范县打造3-5个万亩以上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原粮、油菜籽必须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产量较全县平均水平高5%以上。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应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基地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全县平均水平高5%。
(三)效益目标。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生产基地订单覆盖率100%,订单收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价格5%以上,生产效益高于全县平均生产效益20%以上。
四、重点任务
2020年按照“市级择优推荐,省级遴选确定”方式,择优确定示范县16个,其中:浮梁县、上栗县、新余市渝水区、鹰潭市余江区、崇义县、吉水县、新干县、丰城市、上高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区、崇仁县等12个县(市、区)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安义县、都昌县、莲花县、婺源县等4个县开展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重点开展三大任务。
(一)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引导双季稻种植和开展“优质稻+”水旱轮作,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和提升耕地质量。水稻示范县要加大对早稻生产支持力度,聚焦规模经营主体和关键环节,支持推广集中育秧、机插秧、代耕代种等,鼓励农民扩种早稻,恢复双季稻生产;结合本地作物种植情况和农民种植习惯,在不影响双季稻生产前提下,合理选择作物推广“优质稻+”轮作模式,巩固粮食产能,原则上每县轮作模式不超过2种。油菜示范县要结合稻油轮作试点项目,重点推广“一季优质稻+油菜”“一季优质稻+再生稻+油菜”的轮作模式,稳定一季稻生产,扩大再生稻生产。各示范县要总结好做法、推广好经验,集成一批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态技术模式,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优质粮油订单生产。一是建设生产基地。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良粮油生产基地,推行粮油订单化生产。二是选定优质品种。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和加工企业产品品质要求,选择品质、口感、产量、抗性等综合优势的品种,作为核心品种,原则上每个企业选择品种不超过3个。三是组织签订订单。推行“龙头企业+核心区”、“合作社+核心区”等经营模式,选择一批加工规模较大、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有一定订单收购经验的龙头企业,组织其与种子企业、种植大户或农民合作社对接,签订三方订单合同,明确订单面积、产品品质和订单价格。
(三)多功能拓展。拓展水稻多业态和油菜多功能,持续拓宽产业增效空间。水稻示范县重点拓展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鼓励发展休闲农业、订制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多种新业态,加快推动水稻产业融合增效。油菜示范县要发展油菜多种功能,传统油菜生产区要拓展“菜用”功能,增加苗期菜用价值;旅游景区要拓展“花用”功能,增加花期观赏价值,带动油菜观光休闲产业发展。各示范县要积极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打造田园综合体、休闲景观带建设等重点工作相衔接,加强与龙头加工企业、收购企业、景区企业对接,落实种植品种和面积。
五、资金使用方向
围绕行动重点任务,资金主要用于三方面。
(一)物化投入补助。对使用优质品种、配方肥或有机肥、生物农药、性引诱剂、太阳能杀虫灯、色板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
(二)社会化服务补助。对购买水稻机插、油菜机开沟、病虫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促进区域水稻机插率和病虫绿色防控水平整体提升。
(二)技术推广服务经费。用于开展技术培训指导、集成推广服务、对接专家团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测产验收等技术服务推广方面。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省级统筹、县级实施、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的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领导小组,负责行动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协同推进各项工作。示范县要相应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推动责任落实,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二)做好技术服务。省级组建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核心专家团队,由核心专家领衔,吸收教科研人员和当地“田博士、土专家”组成专家队伍,分县包片开展技术服务。示范县要成立技术指导服务组,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对接核心专家团队,在生产基地及周边区域开展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攻关和指导服务,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提升全县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强化项目衔接。结合双季稻轮作试点、稻油轮作试点等项目,统筹安排项目实施,发挥政策项目同向发力、技术协同攻关作用,提升行动成效。
(四)加强项目监管。在交通便利、面积较大的区域树立标识牌,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工作台账,抓好日常督查,将相关文件、影像资料、测产数据等归档立卷,以备查阅。加快资金使用,水稻示范县2021年1月底、油菜示范县2021年5月底要将资金全部执行到位。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规范资金使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使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五)加强信息报送。做好信息报送,各示范县要在6月底前报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和示范生产基地情况表,每月至少报送1期工作简报。认真总结做法和成效,形成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于11月底前报送厅种植业处。
(六)做好宣传考核。加大行动宣传力度,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广好做法、总结好经验、宣传好典型。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行动结束后,将组织专家对示范县进行综合评价,汇总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项目安排依据。联系人:厅种植业管理处孙飞,0791-。
附件:1.省农业农村厅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领导小组
2.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核心专家团队
3.全国(作物名称)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标牌(样式)
附件1
省农业农村厅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领导小组为落实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领导职责,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省厅成立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领导小组,负责行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刘光华 副厅长
副组长:刘宝林 厅二级巡视员
成 员:郑 敏 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
康 茹 厅种业管理处处长
文喜贤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钟 玲 省植保植检局局长
邵 华 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厅种植业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郑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核心专家团队为确保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技术指导等任务落实,省级按照“核心专家自组团队,蹲点包县整体行动”的产学研推结合模式,组建5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核心专家团队,包片对接服务相关示范县。
团队一:负责对接服务丰城市、上高县、万年县
核心专家:曾勇军 江西农业大学 教 授
团队二:负责对接服务抚州市东乡区、崇仁县、浮梁县
核心专家:吴建富 江西农业大学 教 授
团队三:负责对接服务吉水县、新干县、崇义县
核心专家:尹建华 省农科院水稻所 研究员
团队四:负责对接服务新余市渝水区、鹰潭市余江区、上栗县
核心专家:彭春瑞 省农科院土肥所 研究员
团队五:负责对接服务安义县、都昌县、莲花县、婺源县
核心专家:宋来强 省农科院作物所 研究员
核心专家团队围绕示范县目标任务,重点协同示范县落实四项职责:
一是指导制定技术方案。根据农业农村部行动要求,结合全省种植业生产实际,研究行动工作主攻方向和主要内容,指导示范县制定本县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技术方案。
二是指导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制约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资源节约的区域共性技术难题开展重点攻关,集成组装标准化、模式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三是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对基层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培训,提升科技应用水平。
四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重要农时和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段,蹲点包片、深入一线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示范区技术模式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