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男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是假新闻,但这些是真的
春节前后,一条“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帖文成为网络口水的热点,江西无辜“躺着中**”。2月20日,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
春节前夕,有网名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网友在上海某网站发帖《有点想分手了……》,称自己是上海女孩,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一跳”而逃离江西。网帖春节期间在网上网下成为热点,转发不断、话题不断。但同时,许多清醒的媒体,如界面、澎湃等已从照片、订火车票、返程时间等一系列细节推断出帖文存在虚假和欺骗性。
根据网络部门的信息梳理,发帖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和徐某某素不相识。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卫明认为,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虚假内容的发布,基于虚假内容不加甄别而渲染社会情绪,损害的是社会的公信力,突破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虽然“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从头至尾都是假的,但是在沸沸扬扬的讨论中,有些问题却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1过年,回谁家?
这个问题就像甜咸豆腐脑之争或甜咸粽子之争一样,可以撩动无数参与者的神经,人人都有高明的见解和满腹的委屈。当然一番论战之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在传统观念里,妻子回丈夫家过年天经地义,可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愿意墨守成规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去谁家过年,不仅牵涉到家庭地位问题,也折射出了男女平等问题。换言之,在去谁家过年面前,夫妻双方的决定权是均等的。然而,正因为双方势均力敌,才会互不相让,才会引发“内战”。
可见,夫妻吵架甚至动武,去谁家过年仅是一个引爆点,折射出夫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平、自尊、面子等等问题。
2爱情需要怎样的“门当户对”?
由一顿年夜饭引发的
"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之所以 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中带出的是数字时代的中国男女对恋爱观、婚姻观的看法。
2月14日情人节,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世纪佳缘发布了一份《2015年度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深入研究了中国单身男女的交友及择偶方式、交友观念、择偶条件及关注点等热点问题,其中的结论有助理解该帖子走红背后的根源。
上述话题帖引出的一个老话题是“门当户对”的概念,世纪结缘的这份调研报告(全国共14687人参与调研,男女比例1:1)显示,在认为“婚姻应该门当户对”的观点上,33%的男性和50%的女性表示赞同,远高于反对比例,并且学历越高,认为“婚姻应该门当户对”的比例越高,其中硕士及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别高达58%和73%。
同时,数据还显示,无论男女,大部分人在交往过程中的安全感仍主要来自“家人、周围人的认可”和“社会价值观的接受”,其中,在安全感来自“恋情被家人、周围人认可”这一选项中,男性持有此观点的占38%,女性则占50%;另外,在安全感来自“恋情符合社会特定价值观”这个选项,男性持有此观点的占27%,女性则占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在爱情和婚姻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单身男女在爱情中也越来越现实,不同地区的恋爱起步价不一样。
所谓恋爱起步价是指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其中女性认为理想伴侣的最低月薪为6701元,80后女性和70后男性对恋爱起步价要求最高,分别为6993元和3545元,90后对恋爱起步价要求偏低,为6534元。各个地区的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的女性和华北地区的男性恋爱起步价最高,其中,有房也成为很多女性结婚的硬性条件,不能降低。
3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这次事件的发生并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它也是城乡二元化体制下的城乡差距扩大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中国独特的产儿,它的存在使得在那个以计划作为主体的年代,保证了城市优先享用各种资源的权利,进一步割裂了城乡之间发展的纽带。
钱穆曾经说过,古代中国文化的重心向来不在城市,而是安置在农村。城市与乡村尚能处于一种较为和谐发展的状态。古代官员年老时最大的心愿不是在京城买多么大的房子,而是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在山清水秀,有着儿时记忆的故乡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他们也会不断的改造自己的家乡,造福自己的父老乡亲。而从农村走出去的读书人可能也会回到故乡,办古代特有的学校:私塾。所以在古代的乡村,人才的流动大致处于一种尚能平衡的状态。但这一切在晚清时被打破了,科举制的废除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可能要远远超出我们所了解的内容。科举制废除后,原来学习的四书五经已无用武之地,原来乡村文化的场所私塾不得不关门。而学习新式文化的年轻人发现新东西在乡村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只能进入城市,一去不复返。乡村的教育在凋敝,乡村的人才在流失,乡村的血液也在慢慢干涸。而在建国之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策,也使得当时的政府采用类似于掠夺的剪刀差式的方式在榨取着农业。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来自农村的朋友,如果年龄不是特别大的,大家可以问一问他们,有多少人还愿意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恐怕数量不是特别多。
不可否认,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已大为改观。但也同样不可否认,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而上海女孩还来不及触碰的城乡差距还有太多太多,比如村落空心、儿童留守、上学不便、有病难医、文化缺失等等。
中国江西网的“民生江西”微博,不失时机开通了“上海姑娘逃离江西,江西人何不奋起直追”的话题,吸引了5万多名网友的关注。“留下创业,不失为一种最有力的回应,人穷志不穷,为江西的这个小伙子点100个赞。”“发展靠大家。虽然江西落后,但是毕竟好山好水养了我那么多年,毕业之后还是决心回家努力发展。”“江西人应该正视家乡的贫困,好好努力,为家乡脱贫致富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姑娘与江西小伙一拍两散,能在舆论场激起千层浪,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一方面,我们要重新定义“嫌贫爱富”这个贬义词,眼下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就是消除贫困,均衡协调发展,全面步入小康;另一方面,我们都要有股子精气神,用千千万万双手汇成改变家乡面貌的巨大力量。
4请摘掉有色眼镜看人
上海女因嫌弃农村男友家饭菜寒碜而提出分手,这本是一起大多数人不太“当回事儿”的例子,却引来网友热议。无论事件真假,针对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我们都不应该进行态度太过极端的讨论,对事件本身,也不应一味地持批判的态度。
大城市小爱情的窘境早已存在,我们又何必去过分执着于地域观念的差别呢?农村人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城市人也并没有极度轻视农村的想法,纵然此类事件的症结所在就是“地域歧视”又怎样,再没有找到药方之前,任何人对事件的评判都属于妄议。
即便是假的,故事中,“上海女”是大城市里“孔雀女”和“凤凰男”交相辉映的典型缩影,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个例,被贴上了“城市病”、“地域歧视”之类的标签,虽然放大个例可以纵观整个生态意群,但是将一股“舆论风潮”信马由缰似地乱吹,其影响覆盖面便会越加扩大,不仅会给公众造成审美疲劳,还存在不少潜在的隐患。
怒斥“孔雀女”、贬低“凤凰男”的声音都是不理性的,公众习惯性地批判思维模式是无法就事论事的,同样的事件,反复出现的背后必然有其深层的机理,如果不能上升到制度剖析的层面,那说再多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