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推广产品 康哲战略性引入海外已上市重磅创新产品
格隆汇6月25日丨
(一)战略性引入海外已上市创新产品
2019年6月27日,康哲药业发布公告,公司从印度顶级药企Sun 引进了用于治疗银屑病及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产品和用于治疗干眼症的产品0.09%环孢菌素A滴眼液。
这两款产品均已在2018年经FDA批准于美国上市,此次许可协议签订后,公司将获得产品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商业化权利。对于康哲来说,两款创新药的引入将大大丰富公司的现有产品线,为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图:康哲药业近期股价表现
(二)产品解读
1)
是一种人源化的lgG1/k单抗,通过选择性抑制白介素-23(IL-23)从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释放,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成年银屑病患者。2018年3月FDA批准该产品上市,其在美国市场的商品名为。类似靶点的药物中,中国地区目前仅有乌司奴单抗上市(尚未有销售记录)。
其两项关键的Ⅲ期临床试验涵盖了20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1800多名患者。试验结果表明,治疗12周,与安慰剂及依那西普相比,接受 100 mg治疗的患者中,平均63%的患者达到PASI 75 (PASI是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该指数是基于各个部分体表面积皮肤发红、磷屑和厚度的客观测量。PASI 75是指治疗后与基线PASI相比提高了75%),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改善。 同时,在接受 100mg治疗的患者中,平均57%和66%的患者分別在第12周和第28周的医生整体评估(PGA)中获得应答(即医生PGA评分达到了0(治愈)或1(几乎治愈,最轻微的疾病级别))。此外该药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1%)不良反应为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和腹泻。长期研究数据显示,治疗28周,77%的患者达到PASI 75;在第148周时,多达89%的患者达到PASI 75,提示患者长期使用本品可能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的用药方案为:在第0、4周分别进行一次皮下注射100mg,之后每3个月一次皮下注射100mg。这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治疗方案,即在完成初治治疗后,后续维持治疗期间每年只需给药4次。
康哲此次引进的是国内极少数能靶向IL-23的新型单抗,相较于已获批的TNF-α等靶向制剂,除了作用机制新颖,的注射次数更少,从而也降低患者痛苦。综合疗效、使用便捷性以及定价等因素,可能是国内银屑病领域最具效益比的单抗药物。
2010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0.47%,结合1984年全国银屑病流行调查报告中中重度患者占比30%的数据,估计目前我国有银屑病患者约600万人,中重度患者约200万人。
显然,银屑病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大病种赛道。
在这个赛道中,重量级竞争对手包括已获批上市的诺华的苏金单抗(),杨森的乌司奴单抗()以及目前还在注册报批中的杨森新的IL-23抑制剂,艾伯维的,礼来的和。
众所周知,单抗类药品的定价多不菲,但近年来大外企在中国市场采取相对美国市场更低的定价策略。例如,乌司奴单抗,美国定价每支(45mg)12000美金,中国市场定价有报道称每支39000元人民币。苏金单抗,美国定价大约每支5200美金(150mg),其在中国的定价大约3000元人民币左右,还有报道称苏金单抗患者用药可打八折,则折后2400元左右。目前的中国市场定价尚未有报道,但考虑Sun 的顶级仿制药大厂的身份,和康哲药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实力,二者的合作,必然是在中国市场打价格战和品牌战,必然对采取较竞品更低的定价策略来赢得市场。我们将拭目以待是否能成为“物美价廉”的爆款银屑病治疗药物?
对于目前中国银屑病单抗市场规模,按照国内已获批的各单抗的定价来计算,其年治疗费用一般在10-20万元不等,如果生物制剂未来在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渗透率能够达到20%左右的话,那么整个银屑病单抗的市场规模将至少有400亿人民币。
就康哲来说,在银屑病这样的赛道里拿到疗效优异的独家创新药品种,结合公司的学术营销能力,未来该品种如果拿下银屑病生物制15%的市场份额,那么销售额峰值可达60亿元。这对于公司现在的营收规模来说,这将是很大的提升。同时,在康哲现有的产品中,已拥有由独家药喜辽妥为代表的皮肤科推广管线,未来的加入将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助力公司在皮肤科领域做大做强。
2)0.09%环孢菌素A滴眼液
除了银屑病领域的IL-23单抗,公司还从Sun 引进了用于治疗干眼症的创新药:0.09%的环孢菌素A,美国商品名CEQUA。CEQUA是一种基于纳米技术专利保护的创新型0.09%环孢菌素的眼用制剂,目前其获批的首个适应症是用于增加干眼症患者的泪液产生。CEQUA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独立包装,无防腐剂,每日使用两次。
根据《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13年)》,中国干眼症的发病率约21-30%,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重度干眼症患者约占干眼症患者的40%。据此推算,中国约有1.18-1.68亿中重度干眼症患者。由于中国眼疾治疗渠道五花八门,假设10%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医院就诊率,则目标治疗人群有1000万人左右。
尽管干眼症有较大的患者群体,但其与银屑病一样,国内相关药物的市场规模仍然很小。根据安信证券数据,目前全球干眼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中国则只有10-20亿元的市场规模,主要就是因为国内一直没有疗效优异的创新产品,从而存在巨大市场空白。
目前干眼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人工泪液、调滑膏剂、局部抗炎和免疫抑制剂以及自体血清等,但疗效和安全性不尽人意。例如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增加泪液产生。环孢菌素A为中外指南推荐用于中重度干眼伴有眼部炎症的的局部抗炎及免疫抑制剂。但中国目前尚无低浓度的环孢菌素A获批用于干眼症治疗。本品经过关键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可有效减少眼部炎症和增加泪液分泌,有望成为中国干眼症患者首选局部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次引进的0.09%环孢菌素A滴眼液是FDA获批的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最高浓度的环孢菌素纳米技术滴眼溶液,产品为澄清水溶液,且不含防腐剂,在疗效上相比于其他低浓度环孢菌素A产品会更有优势;同时,该产品采用了纳米胶束制剂技术,通过用“胶束”包裹环孢菌素分子而提高组织渗透性,在高浓度下也表现为低副作用。
根据康哲公告,患者在每天使用2支0.09%环孢菌素A滴眼液治疗12周之后主要终点指标显著改善,因此我们假设公司产品的治疗疗程即为12周,定价方面,参考台湾已上市了0.05%环孢素A滴眼液(/丽眼达),每支治疗费用折合人民币约20元,假设公司每支产品的定价与丽眼达相当,则估算下来每疗程治疗费用大概3000多元。结合前文推算的约1000万左右的中重度干眼症目标人群,如果康哲能够覆盖10%的患者,那么该药物的市场潜力有望达到30亿。
与银屑病一样,干眼症市场也存在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能够开拓市场的公司必然是拥有“好产品+强推广”的药企。根据公司目前已经推广的多个品牌原研产品的销售数据,结合干眼症当前的临床需求和0.09%环孢菌素A滴眼液的疗效优势,其在中国获批上市后有望与公司现有的眼科产品独家药施图伦在学术网络与平台等多方面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成为公司新的主力品种。
(三)结论
此次康哲引进的两个品种均为海外已上市的创新品种,预估其在中国上市的进展会相对顺利,这其实也是在降低公司创新管线的研发风险。
通过此次交易,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公司的创新产品布局的思路:从创新程度来说,公司引进的品种大体可以分为创新性很高的First-in-class或者全球新产品以及创新性较高的me-产品;从研发进展来说,公司引进的产品也可以分为临床早中期阶段的品种和临床后期乃至已经商业化的品种。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一个收益可观、风险可控的组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发体系的基本载体。
此次引进的两个创新产品均已在海外上市,因此预计其在大中华区获批上市也会比较顺利。也就是说,与国内多数创新药企业不同的是,康哲在布局创新药管线的同时,还在控制风险、保证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这也是公司商业模式的独特性所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司的交易对方是印度顶级药企Sun 。
Sun 选择康哲作为其创新药产品在大中华区的合作方在侧面也证明了公司优异的创新药学术推广能力,而学术推广能力在创新药的产业价值链上具有非常高的权重。无论是销售费用率等指标、还是康哲对于新活素、优思弗、黛力新等原研产品的推广经历,都证明了公司对创新药的学术推广能力以及前期对品种的选择把控能力。毕竟,康哲的基因就是研发和推广创新产品。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讲,国外创新药企的创新品种进入中国的速度在加快,但是获批上市并不代表能够迅速放量,所以接下来的看点就是谁能做好销售的角色。国内拥有创新药推广经验的药企其实是很稀缺的,具备从海外引入真正创新品种能力的药企同样也是很稀缺的,而以上两点就是康哲在其商业模式下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无论是此次引进品种带来的业绩增长点,还是海外创新药加速进入中国带来的行业机遇,都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以研发和推广创新产品为基因的康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