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文章 为什么我就是不爱写把文章写得很长很长?
公号留言区收到的消息里,最整齐划一的,除了懒妈你写得好棒,就是啊今天又是结束得猝不及防。。
后者最近又收到不少,以这些同学为典型代表:
今天周末,也没有别的事,干脆就来聊一聊——
除了非常偶然的情况,为什么我不爱把文章写得很长很长?
或者说,为什么我总是在聊看法,聊感受,聊一些听起来的很“虚”的东西,而把这些聊完了以后,却从来不爱接着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当然,最明显的原因主要还是懒。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毕竟我们资深懒癌患者,连把字号调小,这样刷完一篇文章就能少划拉两下大拇指的细节都有照顾到。
但是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其实也还有别的考量。
就是我很不愿意在文章里面说——
来,解决的步骤台词都在这里了,一二三,你就按照我说的去操作。
为什么抗拒这个呢?
跟我的一小段经历有关。
念书的时候,除了修各种专业课,我们走咨询方向的学生,课外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做自我成长。
结果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卡在了一个点。
当时是去做了一个工作坊 ,发现我的人生主题很明显,因为拆了好几个子人格的集合,主角都是清一色的女人(蛇)和小孩。
小孩里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后来很多人都在谈论的,内在小孩的样子——年龄停滞在6岁,是现实中我的生活发生重大转折的那个年纪,她不再长大,也不再开口说话。
她有个名字叫小井。
而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于我来讲,是能量(井水),是潜意识的通道(井壁),也是被压制与被禁锢的生命力(井盖)。
所以简单的说,她就是我的某一个人格侧面的集合——
遇到问题唯一会做的就是隔离与逃避,沟通表达的欲望跟能力都无限接近于零,为了活下去,可以毫不犹豫的丢弃自己的感受性,也可以毫不犹豫的砍杀自己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小孩,我该拿她怎么办?
最开始外面有很多的声音:
有的建议先过去抱一抱她,有的建议多跟她聊天说话,有的建议陪她做游戏,有的建议先带她脱离原来的情境。
我觉得都有道理,于是统统试了一个遍,最后发现每一次,都像是把石头丢进一口深不见底的枯井。
井里不会有水波,也不会有声音。
于是有大概半年的时间,我心里一直茫茫的,我就想,算了,想不到好的办法就想不到吧,既然她出来了,我就踏踏实实的陪着,我就带着她一起生活。
然后有一天,在想象中,我忽然从兜里摸出了一块糖。
绿色的,亮晶晶的一块糖,看着就像是一粒种子一样。
我递给她,她把糖吃掉,然后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关系就变了——不再是单向的我想去疗愈她,而是双向的,我关心她,而她也信任我。
就像真的种下了一粒种子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那篇文章,是之前重发的,因为这一千多个字,是我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写的。)
所以曾经有人教过我说,你要给她一块糖吗?
没有的。
不仅是没有,就算在小孩出现的第一时间,有人这样去教我了,我大概也是做不成的——没有那半年的等待,没有那半年不断循环的疑惑跟坚定,那块糖根本就不会凭空出现在我的衣兜里。
所以真正有用的是什么呢?
不是有人手把手的教我去怎么做,而是有人曾经跟我分享过,在这个过程里,你可能会经历希望,经历落空,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感受。
而更重要的,是我真正花费了时间去思索, 是我真正花费了时间去等候。
然后我才知道,哦,原来魔法是真的存在的。
它只是需要时间。
它只是需要我自己真的去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那些常识性的东西以外,生活是有捷径的吗?育儿是有模板的吗?
各位,凡是说有的,我觉得都是在闭眼瞎扯。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有人问说,阿懒啊,我想了解我自己,我想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我想改善跟队友之间的关系,应该去看哪些书好呢?能列个书单给我么?
我心里就会咯噔一声。
各位,看书当然是很很很很很有用的。
但是它太间接了。
间接到就像,是隔着厚厚的牛皮靴给你搔痒——因为再牛逼的书,能做的再牛逼的事情,也只是或轻或重的,去触动你。
而真正有价值的,是这个独一无二的你,在被触动之后,选择去行动。
你要去思考。
你要去试验。
你要去总结。
然后你才会慢慢的知道,对你来说,到底是锄头好用,还是木犁或者镰刀更趁手。
各位,我写公号,除了获得钱,获得自己的思考跟提升,我最想要的另外一个成功,就是这一种触动。
再自恋一点的说。
我希望我能做一个卖种子的人。
而不是一个直接卖盆栽的人。
因为我总觉得,别人直接种好的盆栽,再好看,对你来说,也不会有灵魂。
而只有种子,只有你花时间去浇灌过的种子,才会在你心里,
真真正正的扎下根。
这个问题聊完了。
再顺道聊聊另外两件事。
最近有很多公号都在说,微信改版了,不星标,不点再看,不及时阅读,不留言赞赏互动,系统就会默认为你不大喜欢这个号的内容,然后的贴心的让你再也刷不到这个号的推送。
根据我的理解,这种说法纯属瞎扯。
消失是不会消失的,只是可能会延迟推送——
比如不咋爱我的读者,我今天晚上10点推送的文章,就可能在明天后天的某个时候才刷得到。
站在读者的角度(本人也算是公众号的一名读者的),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改动,其实是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的,毕竟有些没啥营养又不知道啥时候关注的号还天天在后台推送,
看起来其实也挺,烦人的。
当然了,真爱我的朋友,也十分欢迎看完文章点个“再看”再走。
原因很朴实。
这样有面子。
另外一件事,是我今天一时冲动,把公号名字给改了。
明天系统大概会发送一条消息通知大家,懒妈邦从此改名叫做,“懒妈不懒啊”。
ID是同名拼音,“”。
不要笑。
也不要怀疑,本人并没有卖号。
我还是我。
快看我刚刚萌芽的上进心!!嘤嘤嘤!!!
近期文章:
微信改版以后,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