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一年发表多少文章 “本科发表十篇SCI”当事人:无意被关注,不惧质疑和考验
“本科发表十篇SCI”当事人:无意被关注,不惧质疑和考验
澎湃新闻2021.07.1510:06
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和直博的资格,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万仲禹最近受到广泛关注。
7月14日下午,万仲禹独家回应澎湃新闻(),那10篇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确系其本人主导完成。连续撰写多篇学术论文也是出于自身对科研的兴趣和追求。
作为一名非知名院校的本科生,万仲禹发表十篇SCI论文一事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后来想想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些情况。”万仲禹向记者坦言,因为在网络上受到关注,最近自己精神上也有一些崩溃。“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但我相信,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不管是为人,还是写文章,都要不惧质疑和考验。”
校外合作者给予高度评价
在万仲禹发表的十篇SCI期刊中,有9篇SCI论文的作者栏都出现了“Q。 -D。 Wang”的名字。记者从多方证实,“Q。 -D。 Wang”即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全德。
14日,澎湃新闻也联系上王全德,他对记者表示,万仲禹发表在国际知名SCI期刊上的论文并不存在网友所说的“灌水”情况,相关文章也确系万仲禹本人主导创作,能够体现其学术能力。
“万仲禹是一个非常勤奋,并且对学术充满热情的同学。他经常学习到很晚,有时半夜还发信息和我讨论一些问题。”王全德告诉记者。
2019年,刚回国不久的王全德来到中国矿业大学任职。万仲禹通过邮件联系上他,表达了自己希望跟随其学习的心愿。
“我们学校也在徐州,那时候我自己也没带什么学生。跟万仲禹交流后,我发现他的专业基础非常扎实,在学术方面也很有想法。他的兴趣也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契合,所以就决定带他了。”王全德思考后,决定答应万仲禹的请求。
两年多来,在王全德的指导下,万仲禹逐渐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多篇刊登在SCI期刊上的论文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内完成的。
万仲禹告诉记者,自己发这么多论文可能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他看来,学术论文的进阶之路并不难走。“多读文献、多思考,科研的思维就可以慢慢养成。只要想做科研,不管身在什么层次的学校,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来帮助自己。”
“我的论文都是基于一些很经典的学术文章,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改进和体系的扩充。我个人做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构思、建立数据库、搭模型、写作初稿等等。指导老师只负责文章构架调整和论文整体的完善。”万仲禹介绍。
万仲禹的说法也得到了王全德的证实。“我和万仲禹之间是根据论文的实际工作量来决定论文作者的顺序。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在做,我只是提一些意见,在论文写作、格式等方面指导他。”
网友们的关注也给万仲禹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一再对澎湃新闻表示,学院对自己的宣传本身是针对内部的,没想到会在网络上引起大家这样热烈的讨论。“很多人批评我高调,我想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无意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我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都很简单,不想被曝光。”
院校名气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学术能力的主要标准
对于一般的本科生而言,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已经不简单了,而万仲禹作为第一作者的10篇论文还都发表在了SCI期刊上。对此,王全德表示,给外文期刊投稿是他给万仲禹的建议。“国外期刊的审稿较为客观,不会因为作者所在的院校不知名,就拒绝有质量的论文。万仲禹的论文有独创性的内容,有些文章硕士、博士都不一定写得出来。”
“如果是一所知名高校的本科生在SCI期刊上发文,可能不会引起大家这么强烈的争论。”王全德认为,院校名气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学术能力的主要标准。
在王全德看来,万仲禹能够被香港城市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还获得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这已经能说明他的学术能力和水平。“香港城市大学在录取万仲禹时也是经过严格考核的。如果他的论文只有数量,没有实质内容,那学校肯定也能看出来。”
“希望他不要受那些质疑声音的影响,保持好心态,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扎实地走下去。”王全德表示。
“二本学生也有梦想”
澎湃新闻注意到,“二本院校”“本科生”“论文大神”等多重标签叠加在万仲禹身上,也引发了外界热议。《如何看待徐州工程学院一学生本科发了十篇SCI并全奖直博香港城市大学?》的帖子日前冲上了知乎热搜榜第二。
“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我在本科期间取得的成果,没有经过任何夸大的言语加工。”万仲禹在知乎上回应称,“我大学四年休息的日子加起来不超过两个月,我想支撑我走到现在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念告诉我把书读下去,读到博士,去做一些真正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二是已毕业的优秀的学长们,他们带给我一个可能,告诉我可以做到什么样。”
万仲禹向澎湃新闻证实,知乎上的帖子确实是他本人所写。
万仲禹说,自己亲自来写这个回答,也是希望成千上万的二本学生能够看到。他为广大不知名院校的学子们鼓劲说,现在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没有考好,上了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四年前他也是这当中的一份子。“我想二本中不乏也有和我命运相同的人,我觉得有必要也有义务站出来成为学弟学妹们的表率。”
作为不知名院校的本科生,万仲禹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说,985/211院校的学生也许不缺少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和有水平的指导老师,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二本院校的条件和师资情况。自己也曾一开始尝试过合成和催化两个方向,但是无奈学校连需要的实验仪器都提供不了,后来就放弃了在实验方向继续深入的想法,转而向理论计算,但心里还是不愿意放弃做科研的信念,因为成为科学家是儿时的理想。
“我们没有985/211院校的条件,但不代表二本的学生没有梦想,没有权利去追求科学的真理。”万仲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