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解平台 上海“解纷一件事”智慧平台一键解民忧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双眼皮修复“坏”了如何寻求补偿?信用卡逾期不还如何依法“催债”?培训机构不退钱如何维权?如今,这些五花八门的矛盾纠纷都能在上海“解纷一件事”智慧平台上找到解决渠道。近日,《法治日报》记者登录小程序并走进“后台”,亲身体验430类纠纷如何实现“一口申请”,又如何实现与6700家解纷机构的智能匹配并“一站化解”。
记者在“随申办”App的搜索栏中输入“解纷一件事”,即进入平台,根据设定的纠纷类型选择相应模块,随后就在平台智能指引下填写了相关信息、选择解纷机构……整个线上申请用时不到5分钟,同时通过平台还可以随时查看“办件进度”。
据介绍,平台首批对接了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市妇联、市农业农村委、上海银保监局5家单位主管的6700多家解纷机构,为市民群众和企业、经营户提供包括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纠纷等在内的约400类纠纷的解纷服务,实现矛盾纠纷“一口申请”。今年1月至8月,平台已接到市民群众纠纷申请近1.7万件,共受理纠纷约1.4万件,成功化解率达95%。
“近年来,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利益结构调整,矛盾纠纷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群体化、疑难化,如何帮助老百姓找准解纷渠道,如何有效快速化解矛盾,成为新时代高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一道‘关键题’。创设‘解纷一件事’平台,旨在打造全市统一的矛盾纠纷申请入口,并通过智慧赋能,实现智能匹配和责任落实,确保纠纷‘一口申请、一口受理、一口归集、一体管理’,纠纷化解‘全覆盖、全统筹、全留痕、全监管’。”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张祎说。
据了解,在平台设计之初,上海市司法局开展了广泛调研,发现目前解纷工作存在三大瓶颈。一是解纷申请便捷度不够,全市上万家解纷机构申请条件和覆盖范围各不相同,老百姓很难准确找到合适的解纷途径;二是解纷力量集约度有待提升,各解纷机构衔接不紧密,资源利用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三是信息化、智慧化赋能不够,各解纷机构信息不通,更无法实现纠纷的全量归集和分析,矛盾研判、预警效能难以发挥。
“针对这些瓶颈问题,我们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对调解申请、受理和推动进行流程再造,即前端接收申请,后端办理案件,由此织密全市纠纷化解网络。”上海市司法局促进法治处副处长彭森说。
具体而言,在客户端,平台设有矛盾纠纷统一申请入口,当用户登录后,系统页面智能引导纠纷当事人填写申请信息、精准匹配适宜的解纷机构,并将申请信息即时直达解纷机构,简化申报流程,减轻申请人填报负担;在工作端,平台以开放性架构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类解纷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口受理”;在指挥端,系统打破各部门间数据壁垒,形成跨部门纠纷化解大数据库,当收到用户调解申请后优化各类解纷途径按当事人需求智能排序,引导当事人选择合适的解纷途径,并根据大数据统计反映社会矛盾纠纷趋势。
下一步,“解纷一件事”将在年内上线2.0版,届时申请页面将更加智能友好,还将进一步扩大纠纷受理范围,拓展至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民商事仲裁、行政复议等,诸如在线电子签名、视频解纷、城市法规和解纷机构查询等一批新功能也将逐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