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理论 研究分享丨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及演化研究——基于 TTF 和金鹏的双案例纵向对比
作者简介
何建笃,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创业;
孙新波(通讯作者),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组织与战略管理、管理哲学与本土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
研究缘起
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协同发展的共同体,进入 VUCA 时代,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逆全球化思潮迭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地区热点问题及冲突频发、新冠疫情防控形式严峻等,使本就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的国际市场蕴藏着更多的风险性。大型跨国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源、专业化的能力、富有经验的团队、多元化的网络关系等,能够抵御国际市场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与危机,进入多国市场并创造卓越的价值;处于劣势地位的国际创业企业如何在资源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构建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并持续深化发展的国际创业机会,成为学界与业界亟需明晰的关键议题。机会构建强调企业根据所处情境构建适合当前现状与未来战略规划的机会,跨越或进入多个市场,摒弃机会类型(如国际化机会、创业机会)对国际创业机会研究的桎梏,聚焦于机会属性(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对国际创业的影响。因而,依托国际创业情境,引入机会构建基于国际化机会与创业机会的相关研究探究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及演化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进一步而言,母国市场活动与东道国市场活动的此消彼长使国际创业情境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也为解析国际创业情境和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及演化,深化国际化机会与创业机会的研究在国际创业领域的应用,拓展国际创业机会的解释力和内涵提供了条件。本文聚焦于“国际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国际创业机会,以及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如何演化”这一核心问题,选择典型的 2 家国际创业企业,解析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不同情境构建国际创业机会的过程,并从时间序列出发对比分析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的演化规律,凝练国际创业企业机会构建过程及演化模型,扩展机会构建的适用情境和解释边界。
理论渊源
等认为国际创业机会包含两个方面:(1)发现客观存在于国际市场中的国际化机会并进入新的东道国市场;(2)根据东道国客户的需求为产品赋予新特征、发现新用途或提供新服务等,从而利用/实施创业机会深化在东道国市场的发展。因此,国际创业机会具有国际化机会与创业机会的双重特征。从机会的属性来看,国际化机会是由不同地理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不匹配所造成的,是客观存在于不同东道国市场的发现型机会。创业机会被界定为企业在创新基础上引进新的商品、服务、原材料等再进行新资源的整合以创造卓越的价值。现有对创业机会的研究分为发现观与创造观,以 Zahra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机会的发现与创造在一定情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由国际化机会与创业机会所构成的国际创业机会亦具有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的双重属性机会构建是将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纳入整合性框架,更加关注创业者创业团队立足当前所处的情境,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构建能创造价值或提供未来成长潜力的机会。机会构建还强调企业在发现或创造机会的过程中能够跨越或进入多个市场,许晖等指出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通过机会雏形确立、机会修正与机会开发最大化为自身创造卓越价值并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飞速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关注国际创业企业如何进入并深化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从过程观出发建立起资源约束与时间压力下,国际创业情境演化、国际创业机会构建方式、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演化、国际创业机会属性与国际创业机会行为间的联系,揭示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与演化。
理论贡献
本文有以下 3 点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1)以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国际创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从事创业活动时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国际创业企业会主动设置“壁垒”。本文得出此种“壁垒”是企业内部形成场域并划定边界;随着国际创业的深入,国际创业情境从场域边界化向场域共边界演化。 和 指出根据不同情境创业企业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构建机会,本文发现国际创业企业根据场域边界化、场域边界弱化与场域共边界初显循环以及场域共边界会依次采用融合性学习、同化性学习与适应性学习循环以及差异性学习的机会构建方式,从而深化了情境与学习方式间的联系。(2)本文的研究结论与 等的研究成果形成呼应,在场域边界化阶段,国际创业机会的属性仅为发现型机会,而国际化机会也是单一属性的发现型机会,这就说明国际创业企业在初入国际市场阶段所构建的机会从类型上来说是国际化机会;在场域边界弱化与场域共边界初显循环、场域共边界阶段,国际创业机会有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的双重属性,而创业机会亦有双重属性,故而国际创业企业在深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部分创业行为。(3)本文也剖析了国际创业机会构建中暗含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依托机会集相互转化的情况,但与创业过程不同的是,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并不存在两种属性机会间的转化。在利用以发现型机会为主导的国际创业机会时,企业所进行的国际创业行为多是复制式的;在实施以创造性机会为主导的国际创业机会时,企业所进行的国际创业行为则以探索式为主。
实践启示
本文对国际创业企业有以下 3 点实践启示:(1)国际创业企业可借鉴场域边界化到共边界的方式,这不仅可以帮助国际创业企业抵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激发所拥有资源的价值,也可以尽可能以自身熟悉的方式开展国际创业活动。(2)国际创业机会具有双重属性,构建程序也存在差异。国际创业企业要特别注意创造型的国际创业机会,它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过程也比发现型机会更加复杂,通过概念化明确究竟要做什么,再通过客观化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和支持,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不断聚焦与调整。(3)国际创业企业在初期阶段可尽可能采用熟悉的方式,在融合东道国市场特征的前提下执行复制式活动。在深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国际创业企业需要考虑如何为自身创造战略价值,并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因此需要注重创造型国际创业机会的构建与探索式活动的执行。总之,国际创业企业遵循“进入-发展-引领”的路径可能会更好。
原文引用
何建笃,孙新波.国际创业机会构建过程及演化研究——基于 TTF 和金鹏的双案例纵向对比分析,202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