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项目推广 深圳招商引资实战策略盘点,收藏!
实施精准招商战略,主动挖掘投资意向
1. 加强重点产业企业深度研究。把握全球经济、产业和前沿技术动态,联合专业机构、商协会、跨国企业开展深入研究,制定并更新产业研究分析报告、国别研究分析报告。建立智力共享机制,由市大型企业引进专责工作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总市有关部门研究成果,为精准招商提供智力支撑。
2. 滚动更新目标引进企业库。积极落实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集成电路、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生命健康、石墨烯、创新金融、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每年遴选不少于1000家目标引进企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前海管理局、各区(新区)认真梳理目标引进企业并报市大型企业引进专责小组办公室。
3. 强化目标企业跟踪服务。深入研究跨国企业投资趋势,强化投资项目统计分析,紧盯重点企业投资动向,建立市领导挂点招商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引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及时上报重大项目招商动态及全市各区(新区)招商情况。
4. 建立重大项目统筹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引进联动机制建设,对投资总额1000 万美元或1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项目,以及世界500 强、中国500 强、央企、民营500强、上市企业投资项目,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前海管理局和各区(新区)对接洽谈并达成初步意向后,及时向市大型企业引进专责工作小组办公室报备,并纳入全市目标引进企业库管理。
面向全球发达地区,全面推介营商环境
5. 科学制定全市境内外招商计划。围绕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定位,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及各区(新区)产业布局,重点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制定全市境内外招商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开展组团式招商,每年赴境内外开展30 场以上投资交流活动,基本覆盖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高地及新兴经济体。
6. 建设全球投资推广网络。通过购买服务、互利合作等方式,借助海外专业机构及商协会等力量和资源,发掘潜在投资项目,推介我市营商环境和投资优势。广泛收集跨国公司投资动向及并购需求、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意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推动企业来投资考察。
7. 拓展创新资源汇聚渠道。加强与美国、以色列、德国、法国、日本等创新高地合作,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促进投资项目、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国际资本等资源要素落户我市投资推广重点园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到2020 年,搭建20 条以上创新创业直通车。
8. 依托国际性大型活动开展招商。积极参与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财富论坛等国际知名活动,IT、BT 等行业峰会,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依托智库论坛、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平台,主动举办投资、经贸、产业合作交流活动,挖掘来深投资项目。
9. 加强招商信息化建设。建设专门的投资推广门户网站,对区域形象进行整体包装宣传。完善投资推广项目库、载体库、目标库,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做好项目对接及选址落户。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微博、微信、 等平台,做好招商引资信息推送。
坚持增量优质,推动产业项目落地
10. 引进重大项目做强实体经济。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等,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每年引进10 个以上10 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
11. 打造重点产业链。借助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竞争优势,动态选取细分行业,开展重点产业链集中式招商攻关,每年引进80个以上优质产业项目,打造特征鲜明、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链。
12. 引领总部经济发展壮大。重点开展总部经济招商,推动一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具备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来设立综合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区域型总部,每年促成10个以上总部项目落户,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能级。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政策,有效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
13. 扩大世界500强投资。支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民营500强及上市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产业基金,每年促成5个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不断提升企业投资能力和科技含量。到2020年,累计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0家。
14. 招研引智打造创新生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孔雀计划”政策,引进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机构、科研团队等创新资源,每年引进10 个以上创新型团队项目,助力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完善招商体系支撑,强化营商环境监测
15. 深入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公平竞争、亲商安商氛围。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和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有序放开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
16. 优化梳理全市产业政策。全面梳理我市现有市级、区级产业政策、相关配套文件,以及土地、创新型产业用房、税收、人才、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一体化政策信息化平台,并定期更新。
17. 优先支持重大项目载体需求。进一步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力度,明确各区域创新型产业用房入驻标准和园区政策。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备以及“工改工”改造力度,对重大产业项目优先满足用地需求,并按有关规定进一步优惠土地出让价格。
18. 建立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建立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形成年度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协助企业做出投资选择,并为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强化招商工作组织,形成大格局
19. 加强招商机构体系建设。加大对招商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招商机构体系,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充实人员保障,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
20. 延伸市驻外机构招商触角。充分发挥驻海外经贸代表处招商引资、招研引智作用,主动对外宣传推介,挖掘投资项目,定期反馈各类产业、经贸、投资项目信息。充分发挥海外创新中心集聚全球资源作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团队,力争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
21.加大重点区域招商力度。各重点区域分指挥部指定招商专员负责招商工作,根据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各重点区域产业指导目录、准入标准,瞄准重点产业和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
22. 打造投资推广品牌园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梳理认定一批投资推广国际化重点园区和产业链专业园区。加强投资推广园区与特色工业园对接合作,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对招商成效显著的园区给予支持。
23. 建立招商引资专家顾问团队。集合跨国公司、商协会、专业机构等智慧力量,组建招商引资战略咨询委员会,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以及营商环境优化建言献策。聘请行业精英作为“招商大使”,发挥其行业影响力和信息资源,宣传推介我市营商环境优势,推动招引海内外高端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24. 探索政府引导基金、大型产业基金招商模式。与政府引导基金、大型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建立招商伙伴关系,依托其靠近市场、熟悉产业、掌握信息的优势,鼓励基金管理人提供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及引导投资项目落户我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优质项目。
做好招商引资保障措施
25.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市大型企业引进专责工作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大型企业引进专责工作小组会议,由市投资推广署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规划国土委等部门及各区(新区)研究大型企业引进工作的重大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各区(新区)产业定位及资源禀赋,统筹安排重大项目选址落户,并协调解决大型企业引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督促有关工作的组织落实。
26. 强化绩效考核和检查。以主动招商为导向,优化投资推广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各区(新区)投资推广目标和任务,落实投资推广工作责任,确保“有专人招商”、“有经费招商”、“有政策招商”、“有载体招商”。以结果为导向,定期检查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年年底通报项目引进情况。
27. 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抢抓国家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以及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窗口期,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发展实际,鼓励制定出台差异化招商政策,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28.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大对投资推广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保障各项投资推广工作开展。探索采用“以事定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展项目信息来源,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9.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投资推广机构职能和人员配备。实行常态化的专业招商培训,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推广,引导招商引资工作人员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30. 探索建立招商引资数据统计体系。创新招商引资统计与监测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以投资项目经济、科技贡献度为核心的统计指标体系,提升对外来投资的监测分析能力。
(金融小镇网整理自园链园区大脑)
金融小镇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