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商店应用推广 为什么我不看好华为鸿蒙系统,谈谈Windows和Android是怎么成功的
国内关于关于鸿蒙的讨论,从最开始很激烈到现在慢慢淡下来了,前面不太想谈鸿蒙系统,因为有太多不理性的声音,我觉得现在可以试着谈谈。
先亮出观点,我是不看好华为鸿蒙系统的。为了讲清楚这个事情,所以给大家回顾一下和操作系统是怎么成功的。国内会做技术的人才很多,但是做生态和标准鲜有成功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 电脑时代 - 第一次认清操作系统的威力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这台机器革新了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大获成功(一直到现在苹果的电脑还叫mac)。
1985年,微软仿照发布了操作系统,大获成功。
微软的,为何如此成功?
先发优势 - 微软是继苹果之后第二个推出具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厂商;高门槛 - 在那个大多数人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年代,人才匮乏,开发操作系统具有较高的门槛;开放 - 苹果的操作系统只能在mac上用,而微软的操作系统可以开放给所有的PC厂商用,无疑让其他PC厂商抓住了抗衡苹果的救命稻草。众人拾柴火焰高,一阵王八拳苹果败下阵来,至今mac电脑仍是小众产品。
微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成为电脑市场的霸主,渐渐地大家才发现做操作系统真是一本万利的垄断生意。联盟才是无可替代那个。
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并不是操作系统本身,而是围绕它的软件应用生态,让用户/软件应用开发者和电脑厂商都形成了路径依赖。
比如用户离开的,首先发现没什么可用的软件,其次新的操作系统的学习成本太高。软件开发公司发现在新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压根就没什么用户,盈利非常困难,甚至连学习在新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工程师都没有。没有用的操作系统,自然没有电脑厂商回去适配和预装。最后就相互恶性循坏。
这个时候苹果的操作系统成本包含在硬件产品里面,而微软的操作系统是单次收费的买断制。
二. 智能手机时代 - 创新的应用商店模式,成就谷歌霸权
乔布斯返回苹果后,在2001年推出了ipod,迅速占领了90%以上的mp3播放器市场,把苹果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因为iPod不能联网,用户需要在电脑上必须用购买并下载音乐,然后再用把购买好的歌曲同步到自己的iPod。这个时候就成了一个单一的入口,变成了一个音乐分发平台,是当时最大的在线歌曲售卖商店,苹果开启了“内容付费”的先河,给苹果带去了巨大的售后利润。iPod+ 的组合颠覆了整个音乐产业,实体唱片、磁带、 CD 等传统介质濒临灭绝,几乎所有的音乐都被数字化了。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受iPod+启发苹果在上推出了App Store(应用商店)。
当苹果公司首次推出App Store之时,产品展示出的形态,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与电脑设备可以从任何地方下载应用相比, 的 App Store(应用商店)是封闭的,有且只有这一种方法下载正版软件。软件开发者需要将应用程序提交到 App Store 进行审核。然后 Apple 可以检查安全性是否达到 App Store 评估指南的标准。确保不会引入任何意外的功能,并将恶意软件保持在最低限度,提升了安全性与稳定性。
优点:
App Store对于用户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到处找应用,排行榜可以快速的看到哪些应用流行,一键安装,一键购买付费应用,没有电脑上乱七八糟的病毒。App Store对于应用开发者,好的应用能够很快的脱颖而出,避免了盗版,成熟闭环的付费系统。
缺点:
所有在 App Store 内购买的应用、增值服务等,苹果都要抽取30%的分成,俗称苹果税。苹果成为了警察,可以下架任何应用,应用开发者和用户不得不接受苹果霸王性的条款。
谷歌的,为何突破重围?
先发优势 - 谷歌在发布的第二年2008年就上市了,微软2010年才发布 Phone 7,而像 / / Meego等基本还没开始就胎死腹中。开源免费 - 到了智能机时代,做操作系统已经没有什么高门槛了,大家也知道了做操作系统是门垄断生意,很多有实力的厂商,再也不想做别人的嫁衣再被薅羊毛。谷歌为了聚拢更多的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支持,发起了开源项目AOSP( Open- ),的现在版本以及以后版本都会开源。开源可以让手机厂商自己改代码打造差异化,像小米MIUI/华为EMUI/魅族Flyme/三星OneUI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开源也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而同时期的微软 Phone操作系统既不开源也不免费,根本就没有手机厂商支持,后面微软没有调整自己策略,反而绑定诺基亚想走苹果的路。应用商店模式 - 我相信很多人有疑问,特别是国内的朋友(国内没有谷歌服务),谷歌是怎么通过安卓盈利的呢,毕竟谷歌又不是做慈善的。答案就是GMS,和苹果应用商店异曲同工,正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苹果发明的这套应用商店模式赚取的利润足够养活一家操作系统公司。
GMS全称是 (即谷歌移动服务),GMS 不是 开放源代码项目(AOSP)的一部分,手机厂商只有在获得 许可后才能使用 GMS,GMS 本质是 旗下 一系列相关应用程序与平台 API 的集合。
GMS包含比如" 搜索 / 地图 / " 等,预装后谷歌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赚钱,这些谷歌应用在电脑时代就已经是霸主,基本都是大家不可或缺的,所以手机厂商也不反对预装,甚至听说早期手机厂商还能从预装从谷歌搜索里面分到钱,不用掏钱还能赚钱,大部分没什么技术能力的中小手机厂商就这样被搞定了。而谷歌这些应用都只能从安卓应用商店( Play)下载和更新,所以安卓应用商店( Play)顺便也推广开了。因为基本所有的手机都内置了应用商店( Play),所以对于软件开发者安卓应用商店( Play)无疑是最好的分发渠道,纷纷将自己的应用上传。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才是最贵的。随着和应用商店( Play)壮大,用户/软件应用开发者和电脑厂商都形成了路径依赖,谷歌就渐渐收拢GMS的认证和授权,让手机厂商和应用开发者渐渐的失去了自主权,被谷歌控制,谷歌也渐渐走向了封闭。
当手机厂商不听话,就被谷歌威胁不给用GMS,没有GMS意味着没有应用商店,没有渠道下载应用,对于用户这个手机无意于鸡肋,现在海外的手机现在的UI都已经被谷歌统一了,没有了以前的差异化。当应用开发者不听话,就不让应用上应用商店( Play),所以谷歌在应用商店( Play)内像苹果一样抽成也就很简单了。
三. 为什么鸿蒙系统不能成功?
因为国内不能使用谷歌服务,国内市场是片空白,看到了谷歌的成功后,国内厂商纷纷蠢蠢欲动纷纷登场。但是时间窗口已经过了,既没有苹果发布时引领智能手机产品变革的先机,又没有谷歌发布时手机厂商迫切的需要智能手机一个操作系统抗衡苹果,也没有谷歌拥有那么多让人无法离开的应用。所以国内的生态一致是破碎的,没有强者出现,这样话语权又从新回到了手机厂商手里,毕竟谁也不想把蛋糕和控制权分给别人,做别人的嫁衣。
首先有走系统路线的“阿里云OS / 腾讯TOS / 360 OS”等,都是基于开源 AOSP修改,只能吸引一些没有什么技术能力的小厂商,随着小厂商退出手机市场,纷纷销声匿迹。有实力的手机厂商都是自己改系统,打造差异化,比如MIUI。其次有走应用市场模式的“应用宝 / 豌豆荚 / 91助手"等,随着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起来,大多数也是退出了市场。
但是这样也带来一个问题,谁也无法在国内手机市场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所以导致应用开发者就无法受到约束,典型例子:
比如“32位应用"和海外早就推广了64位应用,因为32位应用压根不让上架应用商店,但是国内手机厂商压根不敢,最后还是高通当了这个恶人,骁龙888的小核不支持“32位应用",才让手机厂商被迫开始不让32位应用上架。工信部牵头的”统一推送联盟“的到现在也推广不开。当时的设想是,未来各终端厂商实现推送通道接口和功能统一,方便开发者接入,不再允许各 app 在后台保留常连接,要不然再大的内存都不够用。不光应用厂商不配合(常驻内存对应用厂商有很多好处),手机厂商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没有谁敢得罪应用开发者,说不支持统一推送的应用就不让你上架应用商店。没有强制性怎么可能让各个APP强盗,说你以后就不要抢劫了,这不是笑话吗。
最后说一下鸿蒙系统,分两部分"手机鸿蒙操作系统"和“万物鸿蒙":
1.手机鸿蒙操作系统本质也是基于 AOSP,和MIUI/差别不大,不是说基于 AOSP不对或者不好,比如国产统信操作系统基于开源的Linux,没必要重复造轮子。
国内其实华为本来离形成独立操作系统只差一步之遥,因为华为的手机在国内的占比达到了非常恐怖比例,可以通过手机的占有率倒闭应用开发商配合华为的HMS生态,但是被美国制裁后,手机销量直线下降,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没有在手机市场占有率,鸿蒙在应用开发商的号召力可能连小米都不如,国内这些桀骜不驯的应用开发商怎么可能适配HMS生态呢,毕竟谁也不想被卡脖子。国内其他厂商更不可能用鸿蒙了,自己操作系统和应用市场的饭吃得好好的,不可能送给华为。
海外因为没有GMS基本没戏。
2.万物鸿蒙是基于的,属于为内核架构,可以应用在一些智能设备上,比如摄像头、门铃、体温计等设备里。我觉得没有智能手机这个中心支撑,万物鸿蒙就是个空中楼阁。
总结一下操作系统成功的一些条件:
创造革命性产品,打破原有市场格局,引领市场,如苹果;时间机遇很关键,窗口错过了就没有了,如微软/谷歌;好的利润分配模式很关键,怎么让设备厂商和应用开发商聚拢在自己身边。谷歌和苹果和应用市场模式问题一直很大,一直被反垄断调查,应用开发商一直有怨言,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开源CPU指令集RISC-V,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
以上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些拙见,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评论和收藏,不定期更新关于电子行业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