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黑平台账号被冻结怎么办 反邪教、反诈骗、扫黑除恶宣传教育
反/邪/教/反/诈/骗/扫/黑/除/恶/宣/传/教/育
反邪教、反诈骗
扫黑除恶宣传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诈骗
邪教
扫黑
除恶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往往是诈骗、邪教、黑恶势力等犯罪分子的重点目标,对于反邪教、反诈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思想武装迫在眉睫。
反邪教
警惕邪教对校园的侵袭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名义或者教旨而建立的不为国家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所谓宗教组织。
近年来,“**功”“全能神”“血水圣灵”等邪教组织为发展成员,打着“民主”“慈善”“救赎”“心灵鸡汤”等幌子,通过微博、QQ、微信、抖音、视频号等网络新媒体,隐秘宣传有害信息,向大学生渗透,妄图在大学生中发展成员、物色骨干。还有的邪教采用开办“青年特训营”“国学讲座”“明慧学校”“学生社团”“帮助安排工作”等引诱手段,诱骗一些青年学生加入其中,使得他们身心受到伤害、学业荒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防范
对各种非法宣传品,不接、不听、不看。
对邪教的威吓、胁迫、挟持,不怕,敢于斗争。
发现邪教组织搞破坏,不传播,迅速举报。
防诈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作案手法
刷单返现、冒充电商物流或客服、注销“校园贷”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熟人等诈骗方式。
典型案例
案例一:5月18日,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接到咨询电话,来电者是在校大学生刘同学。经了解得知,近期,刘同学加入了一个大学生兼职群,群主组织学生们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刚开始刷的几单均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取了小额佣金,尝到甜头后,刘同学对此刷单平台深信不疑,并准备“大干一场”。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承受“大单”的任务费用,刘同学只得去找父母借钱,母亲听到她的描述后,告诉她可能是诈骗。不相信事实的刘同学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拨打了当地反诈中心的电话咨询。
案例二:8月5日,家住浙江省台州市的高中生张同学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好友,对方自称是物流客服,因将张同学买的连衣裙在派件的过程中丢失了,愿意三倍赔款给张同学。对方借口要走公司转账流程,让张同学下载App,按照指示开通借贷功能,将借贷到的3000多元钱转到对方提供的一个账号内。对方继续要求她借款,张同学感觉到不对劲儿就“刹住车”,共被骗3050元。
案例三:7月12日,刚从高校毕业不久的小张接到自称是“国家校园贷客服”的来电,称“应国家要求”,其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的还款利率已上调,要求小张补足未偿还的利息,若逾期未偿还就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小张确实在学校办理过助学贷款,而且还处于还款阶段,对方来电又能准确报出她的个人信息,小张便信以为真。随后,小张按“客服”要求,下载了某屏幕共享软件,对方称需要“查看小张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以便了解其还款能力。接着,对方又让小张将“借呗”里的借款额度“走个流水”,以验证其资金账户,验证完成后会将钱款原路返还给小张。
于是,小张向对方账户转账1.7万元。转账后,“客服”马上断线失联,小张才发现自己被骗并报警。
案例四:某高校学生何同学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挂在网上出售,一位网名叫“怀念”的人与何同学取得联系,表示要购买何同学的账号。对方要求何同学通过某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何同学感觉那个网站比较正规便同意了。随后,对方给何同学发来一张“支付成功”的截图。可当何同学提现时,却显示账号被冻结。何同学随即联系平台客服,客服以绑定银行卡号有误、提现金额不合规、提现操作违规等借口,要求何同学转账8500元至指定账户,才能完成解冻并将余额提现。何同学转账之后,平台客服就失去了联系并屏蔽了何同学,联系何同学购买游戏账号的网友也已将何同学拉黑。这时,何同学意识到不对劲,才发现该游戏交易平台是伪造的虚假平台,随即报警求助。
案例五:某高校学生小张突然收到好友通过QQ发来的信息:“遇到点急事,能不能帮帮忙,借我800元钱。”小张心想朋友一定是遇到难事了,不然不会这么着急地向他借钱,随即转账了800元。半小时后,“好友”说自己出了车祸,人正在医院抢救,需要1000元救命钱。小张再次不假思索地给“好友”转了钱。“好友”收到钱后连声道谢,并承诺第二天就会还钱。可到了次日,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了。小张觉得不对头,立即拨通好友电话询问此事,才发现,原来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盗了,那个借钱的人是个“冒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