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店在哪里推广 微店来了 移动电商精准营销还远吗
[视点-今日福建]
4日19时许,住在福州鼓楼区的李女士利用手机在永辉微店订购了90元的贝类、蔬菜,预定送货时间为次日18时至20时。次日18时许,订单如约而至,李女士趁热下锅。
作为移动电商的新宠,微店与微信等社交软件结合,因对话直接、低门槛、精准营销等备受关注,5分钟就可开一家微店。2013年微店开始崛起后,迅速蹿红。目前,这种一部手机足以搞定的微店购物在国内很火,仅微店平台口袋购物一家的用户就有3000多万。
移动电商开启精准营销
永辉微店,是永辉超市去年1月试水的020购物平台,覆盖北京、上海、福建和重庆,目前拥有23万粉丝。
据永辉电子商务项目经理郭熹介绍,微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户在手机上挑选商品,可去福州8家实体店提货,也可选择送货上门。微店将物流委托给第三方运营,每天三五名送货工人驻点。17点之前的订单,当天送达;用户如果选择飞速达,支付18元加急运费,支付后两个小时内送达。
“微店商品有四五千件,包括生鲜、净菜、肉禽等,支持银联、支付宝、永辉卡等支付方式,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的掌上购物。”郭熹说。靠着大众口碑和微信公众号推广,粉丝从1万多涨到了23万,成了微店的黏性用户。去年,微店营业额达三四千万元,福州地区日最高营业额近200万元。
郭熹说,消费者可通过微信留言实现互动,分享购物体验。未来,永辉微店将利用点对点的营销优势,获取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褒贬意见等,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库,实现一对一的精准营销。消费者可享受不同推送服务,也可预约一对一卖手服务,享受私人定制服务。
“目前,永辉微店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还不到1%。但是,这是永辉线上与线下全渠道融合发展的尝试,将向全国推广,未来三年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占比可达5%。”郭熹说。
在比拼规模化效应的电商舞台,微店的出现,不仅让精准营销变成了现实,还代表着一种“去中心化”的力量。在细分市场中,许多小微企业瞄准微店下游产业,找到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福州元代码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厚祥介绍,该公司创设的平台主要运用于微店管理、微店经营、微店设计、商品展示、形象设计。用户购买后,公司将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发给客户,客户就可获得服务。公司还以二维码为入口,每个客户都有专属二维码,让微信用户随手订阅公众平台账号,实现品牌传播。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 该平台价格为1.8万元,一次付清。买家若要对平台进行小改动或再开发,要出相当于平台售价的5%的服务费。已有72533个商家加盟。
目前,厦门、福州等地都冒出不少这样的公司,如云商客移动微店平台、桔子科技等等,掀起了一股微店平台热。
在瓶颈中螺旋式上升
去年9月,厦门商人姚光敏与人合伙成立波姬小丝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微信群推广一款化妆品。6个月过去了,3000多家分销商开起微店,利用海量朋友圈做生意,通过社交式分享影响了100多万名微信用户,销售额逾4000万元。
在姚光敏看来,移动电商是零售发展的大趋势,海量微信用户成为“大金矿”。同时,点对点的沟通方式,实现海量用户的精准定位,利用精准推送锁定目标客户群,这正是企业推广中所期待的“海量和精准营销”。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师鄢琳说,微店从参与主体来讲,可分为B2C和C2C。B2C是指商家直接对接消费者。但更多的微店属于类似淘宝的C2C模式,因其创业门槛低、零费用而成了许多年轻人创业、兼职的平台。从销售模式来说,层层代理分销模式占到80%,在这种模式下,许多微店只是帮人推广赚取佣金。
福建师大201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小李所开的微店就是C2C模式。去年9月,她开了一家微店,由朋友供货及发货,资源就是450人的朋友圈,收益五五开。每月平均销量是7单,每单纯利润是30%-40%。“我是草根账号,朋友圈只有450人,涨粉不易,退粉的风险又高,销量并不高,最终只赚到五六百元。”小李说。今年1月,她选择了放弃。
涨粉是微店发展的“命门”,口袋购物等微店平台推出直通车推广等收费服务,帮助用户在社交网络上获得更多渠道扩大生意、扩大流量。
鄢琳告诉记者,微信最擅长的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而各种连接方式串、并联组合潜藏着无限商机。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全天候、全渠道和个性化定制引领整个零售业的发展。作为与微信牢牢绑在一起的微店,契合了(社交、本地、移动化、个性化)消费群的需求,因此前景广阔。今年一二月,零售业创四年来最差开局,自建电商规模都不是很大,应以“互联网+”为突破口,回归服务本质,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尝试微店,实现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和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不啻是一个突破口。
但是,微店的发展目前遇到瓶颈,主要有3个问题:第一,法律法规。微店发展仍处于放任的状态,需要健全法律法规。第二,平台的政策。产品和信任始终是微店纠结的问题,更有效而合情理的营销推广孕育着微商未来的无限可能。第三,卖家信用。在利用熟人社交网络的特性建立监督、信用体系方面,需要得到突破。(本报记者 赵锦飞 实习生 黄凤婷 陈云花)
经济评弹
微商应守住价值底线
借助微信而兴起的社交微商近年来十分火爆。然而,有业内人士曝出,朋友圈里微商晒出的高额成交量、火热交易记录截图刷屏,很多是通过软件制作出来的虚假现象,目的是引诱朋友圈中的人购买,甚至有诈骗嫌疑。(4月8日《广州日报》)
商业生态不能悖逆基本的公序良俗。
分析起来,微商业内存在几大痼疾。一是弄虚作假。从交易对话到转账记录,从效果展示到检验报告……所有能帮微商揽客的内容都能定制,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生成器和网银转账截图软件等应用软件,成了不少微商刷记录的“神器”,大多分为在线版和本地版,另有贴心的使用指南。如果微商卖货果真靠神器辅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广告法恐怕迟早不会闲着。二是无牌照直销。《直销管理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在2006年2月前,并没有品牌取得直销牌照。如果一款产品,既没有直销的牌子,又在层级代理上偏好虚拟化、金字塔化的奖励体系,那么,这种营销方式离传销近得恐怕不足一步之遥。三是透支社交情感。1000多万微商的背后,是社交媒体被过度商业化的现实。有人说,微商“杀熟”的营销模式,令网络时代人际情感随时面临被“折现”的危险。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应将微商妖魔化。广义上的微商,当然不仅是在微信上开个小店,而是借助web3.0的渠道载体,将传统交易与互联网相结合,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商业行为。在商言商,价值底线自古是经商长久之道。
微商肯定要往前走,这是大势所趋。事实上,仅去年10月就有3家公司上线微店或完成融资,加入京东系的拍拍网重整旗鼓,上线拍拍微店,至今已有数十万家商家进驻;口袋购物获得包括腾讯在内的投资者3.5亿美元投资;与此同时,电商第三方服务商商派也投入3000万美元成立有量,涉足微商……“去中心化”的微商与传统商业中心式布局互补相融。不过,社交与电商生拉硬拽的“联姻”,很可能令微商在还没有说话之前,就让人在情绪上心生厌烦。如果造势无节操、营销无底线,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为微商掏钱埋单?
静而观之,微商要走的路还很长。规则与秩序迟早会全面构建,但在他律健全完善之前,小本经营的微商,通过恪守底线的自律,走上厚道经商的长远之道,无疑是聪明的选择。(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