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卖回忆是什么意思 王林敏:回忆过去那些摆地摊的日子
这几天,“地摊”和“地摊经济”,竟然成了热门话题。甚至连和摊贩玩猫鼠游戏的城管,竟然都主动给摊贩喊话,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出来摆摊。在有些肉食者看来,摆地摊不知道是多么浪漫主义的一件事情,一时间网络上也出了一些浪漫主义题材的地摊作品,有的甚至把地摊说成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实际上,地摊是给底层群众留的一条活路,但是这条活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那些能够挣钱快、挣大钱的地摊不是什么人都能摆的。未来是个神马情况,地摊经济会不会在中国社会创造奇迹,这个要拭目以待。对我个人来说,我自己不太喜欢地摊,既不喜欢地摊上的吃的,也不喜欢地摊上的用的,因为都不太让人放心。只有一样例外,那就是旧书摊。一个原因是我喜欢书,旧书摊中往往有惊喜;再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曾经练过旧书摊,买过二手书,也卖过二手书。对我来说,那的确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最初卖旧书纯粹出于偶然。因为上过大学,所以知道大学里面最后一个月会有很多大学生处理带不走的旧书,有些是很新的旧书,并且很值得买。加上那个时候工作不久、囊中羞涩,对旧书摊中的好书尤其青睐,每年毕业季都要到学校逛逛。所以,在我考上研究生那年夏天,毕业季的一个周五下午,大概三四点钟,我到青岛大学闲逛,打算一边看看有没有值得买的书,一边等着在附近上班的老婆下班一起回家。我到学校的时候,毕业生们基本上还没有出来摆摊,但在学生宿舍区的一栋楼门口,我碰到一位收废品的老汉,眼前非常凌乱的堆着一大堆书,我很感兴趣。这位“老汉”当时其实还不到五十岁。因为收废品,他穿的不是很讲究,甚至有几分破烂,就是农村常见的蓝裤白褂,敞着怀,脸和胸膛都晒得黝黑,一张嘴一口黄牙,显然不是很注意口腔卫生。他戴着个草帽,抽着旱烟,半蹲在废品堆边上,眼前还有一杆秤。
我一会儿就相中了四五本书,都是非常不错的那种。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其中有一本是王人博的《法治论》。几乎是本新书,显然原主人很爱惜此书,几乎就没动过,连个名都没签。这本书后来在我手里被翻烂了,看了好几遍之后又买了本新的,可以说是我在法律理论方面的启蒙读物之一。我问“老汉”,五本书多少钱?“老汉”让我看着给。我说,要是看着给的话,我最真实的想法是不用给钱,反正是废品,还是他自己出个价比较好。他拿起五本书掂了掂分量,狠了狠心又咬了咬牙,开价十大洋。我按捺着内心的喜悦,骂他心黑,旧书还卖那么贵。“老汉”憨厚的笑着说,让你看着给钱你不肯,俺要个价你又嫌贵,你这个青年真不厚道。不厚道的青年没再说啥,给了他十块钱,坐在边上的台阶上翻看新买的旧书。
我瞥着他那一堆书,心里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这堆废纸堆里面,除了练习册、试卷等废纸之外,大半以上都是教材、习题集,还有小说、杂志,他不会卖,根本就不懂,我帮他卖卖,不知道他会不会愿意。于是,就过去和他谈了这个想法,没想到这个人很实在,一口答应下来,甚至说:你卖就行,卖出钱来看着给我点,别让我赔本就行!我开始不明白原因,后来才知道,他把这堆书卖到废品站,雇车还得花不少钱,我帮他卖书,他算的是能省不少运费。看来是缘分,一拍即合。这个人实在的有点吓人,他不仅把书无偿给我,收钱他也不管。越是这种人,越不能亏待他,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嘛。
我让他把书本和废纸分开,把书本全部给我,就在宿舍门口的便道边上摆开。我找了个比较深的纸盒子,告诉他,卖书的钱全部放在盒子里,不经我手。因为我当时只穿了个T恤和短裤,身上就十块钱买了他的书,本打算等老婆来了一起回家。我把书分成四类:教材、习题集、杂志,剩下的小说、专著放在一起。然后找了几个大纸壳,分别写上价钱。教材5元一本,习题集3元一本;杂志1元一本;小说等10元一本,概不还价。“老汉”看的有点傻:青年,你说我黑,你比我还黑;虽然我不识字,但是我识数啊,你一本卖5块、10块能卖出去吗?我其实心理并没有谱,但是嘴上比较硬气:能卖出去,你赚钱;卖不出去,你又不亏,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结果,一试“老汉”就傻眼了。在他眼中的废纸竟然非常畅销,他当天收来的教材,只要是品相好点的,几乎没存下;杂志有一本卖一本,特别是有的女生买杂志,一下子能要十本以上。习题集不太好卖,因为多数都被用过,但是也有不少要的。小说和专著等,因为标价稍微高点,有讨价还价的,我就把价钱改成了15元两本,也比较好卖。总之,从五点到七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一边收我一边卖,最后算了算一共卖了将近五千元。“老汉”激动地不知说啥好,把我给他的钱数了数,竟然要和我平分。因为,昨天他收了两千多斤书纸,送到废品站一共卖了不到两千元(当时书纸8毛一斤),扣掉成本和运费,挣不着几个钱,还要打点学校里面的保安队长。把钱分我一半,他都比前几天挣得多,并且今天剩下的租车不划算,在学校里面找个地方放下,还能省车钱。听他算着账,我也没多要,拿了500元,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个意外的收获了,本来是在这儿闲逛等老婆下班,结果还赚了个外快。
接下来两天是周末,也是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两天。“老汉”让我帮他继续卖书,书依然是很好卖。但是,第二天中午在卖书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在旁边观察我,一直看了一个中午。这个人长得个子不太高,但是典型的啤酒肚,那个肚子比怀胎八个月的孕妇还饱满。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那个人又过来,看我没事在看书,就和我聊。原来他是学校保卫处的,看着我在这儿卖书不像是在校学生,所以过来盘查一下。我用不太地道的青岛话回答他,我是这个学校的研究生,今年毕业,把自己的书卖掉了就收点书卖。非常巧合的是,我原来读书的那个学院的院长正好经过,那是我的老师,我毕恭毕敬的打了个招呼,结果把保安处的这位给糊弄过去了,他很严肃的告诉我,学生不能随便摆摊,尤其像我这样大张旗鼓。我明白他啥意思,但装糊涂,学生嘛不懂事,他也干瞪眼。
到了第四天,也就是周一中午,保护处的就正式通知,不让摆摊了。我几乎是赖着不走,卖了一中午。但是下午,人家就要清场了。毕业生都曲终人散了,学校毕业季的跳蚤市场也该关张了。这几天,我对“老汉”也有了大体了解,他姓徐,实际年龄只比我大了一旬,看上去老相而已。老徐自称沂蒙山人,其实来自江苏邳县,只有小学文化,当他听说我考上研究生时,竟然问我:研究生是干啥滴?老徐文化程度低但脑子灵活,给保安队长送了点礼,获得了毕业季校内废品的垄断收购权,整个校园只有他一个收废品的可以自由出入各个宿舍,所以,毕业生几乎没有选择,只能把书卖给他。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收来的书还能就地卖掉。三天的时间,我帮他赚的钱,比他以前走街串巷一个月还多。
到了傍晚,收书可以,但是不能卖了,我把卖书的钱给他,向他提了个条件:当天就不要给我钱了,我要点旧书就行。老徐很爽快,让我随便挑,因为他只能去废品店卖,按照前两天的“惯例”,他给我500元,他5毛钱收的书,至少可以给我1000斤。我其实也没多要,把他剩余的书中的教材主要是理工科挑了一点稍好的,还有小说、专著之类的,一共300多本。
四天的时间,很偶然的机会练了个旧书摊,赚了1500元钱和几百本旧书。很累,但是很有趣味。老徐约我明年再来,我答应了,但是我知道,明年肯定没有他的机会了。那个大肚子的保安队长不是个笨蛋,他肯定是看出了门道,他很可能会找自己的人干,或者会多要点份子钱。对我来说,这个经历足够了。还有那300多本书,本来考上研究生暑假没事干,这下子可以忙活忙活了。因为我家附近有个很热闹的夜市,夜市里就有很多旧书摊,我可以在那里找个位置,继续过我的书摊瘾,如果顺当的话,300多本书也能换几个钱花,这个比老徐收废品划算多了。(未完待续)
不其山人
202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