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拒绝提款 【NO】杜绝借网贷行业逃废债,互金整治办要求平台报送“老赖”名单
如今,网贷行业大潮已退,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投资人的恐慌情绪不断蔓延,由此造成了许多大面积挤兑事件,而与此同时,却有不少借款人借着平台倒闭、老板跑路之势开始拒绝偿还债务,加剧了网贷逾期和坏账率,也提升了各平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针对近期一些地区网贷行业出现的项目逾期增加、平台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等现象,8月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严厉打击借款人恶意选废债行为,各机构统计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8月8日平台上的恶意拖欠债务人名单,并于8月9日12时前报送。下一步,国家整治办拟协调征信管理部门将上述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对相关逃废债行为人形成制约。
恶意逃废债有何危害?
据新金融头条统计,7月共有194家问题平台,其中107家平台披露了成交额,全国问题平台累计交易9282亿;57家平台披露了待收金额,全国问题平台累计待收558亿;194个问题平台中主要以提现困难、平台失联为主,其中提现困难的114家平台,失联64家;43家平台有最新进展消息,截至目前有48家平台网站无法访问。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8年7月,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447.54亿元,环比下降17.62%,截至2018年7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645家,相比6月底减少218家。
大量网贷平台成为问题平台,也让很多“老赖“借此为由理直气壮地恶意违约,并由最初的个人”老赖“逐步向企业”老赖“发展。信融财富董事长齐洋表示,“目前平台遭遇逃废债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借款人本来是有能力偿还债务的,但当他看到行业不景气,投资人出现恐慌、挤兑时,他的还款意愿就出现问题,开始恶意拖延,甚至不排除浑水摸鱼,散播谣言鼓动投资人闹事,企图达到搞倒平台、逃避债务的目的。”。
于此同时,恶意逃废债也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造成行业内的恶性循环。财经评论人莫开伟曾指出指出,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存在三方面危害:
其一,恶意逃废债务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不仅会直接导致网贷平台的资金链中断,无法对资金出借人的资金进行及时、有效清偿,诱发网贷平台的信用危机,更使得整个网贷业借贷人逃废债成风,更会将网贷平台推向违约、关门停运甚至跑路逃债等恶性经营漩涡。
其二,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全社会对网贷平台的经营恐慌情绪,对所有网贷平台不分清红皂白一律排斥,对正规网贷平台带来不利,让更多的网贷平台无法度过清理整顿的“寒冬”,加速更多网贷平台的违约和关门停运,使更多的网贷平台陷入被淘汰的悲惨结局。
其三,加大网贷业经营和监管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使网贷业经营成本因逃废债务而加大,经营盈利能力下降,正常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也使清理整顿的结果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会延缓对整个网贷业监管政策的出台,从而会抑制网贷业的正常发展。
监管整治工作的“及时雨”
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下发的《通知》具体要求,平台需要上报恶意拖欠债务人员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借款平台名称、累计借款总额、剩余欠款金额、拖欠开始日期、是否失联以及催收情况。同时,这些“老赖信息”还将抄送人民银行征信局、发改委财金司、征信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百行征信。
除了《通知》以外,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重点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规范开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约谈,要求有序推动失信信息社会公示,并要求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7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专题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维护规范合同的存续效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司法协作、资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基础设施手段作用,形成失信联合惩戒。
从近期的监管动作来看,监管部门正在深入网贷市场监管,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规范市场合法有序的发展目前急需面对的重要。为此,各地监管部门必须统一标准,全面落实相关要求,为市场注入信心。另外,8月7日,从近期上海公安机关成功抓获“联璧金融”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以及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办的“走进监狱风险教育活动”,要求深圳约四五十家P2P高管走进深圳监狱来看,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而至于投资人信心能否在短期内回暖,以及能否在保障投资人利益的前提下合理推动市场洗牌是目前仍需观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