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报名 FIT·竞赛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原“互联网+”大赛)预选赛通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教育部将2024年5月至10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现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要求,兹定于2024年5月至7月开展北京工业大学第七届“工大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预选赛。
01
参赛项目类型
(一)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二)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三)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数据统计采用了计算复合指标的方法,计算得出各家企业在企业规模、社会影响、发展潜力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加权平均后确定排名。
(四)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五)“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02
参赛对象
1.全体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学生均可参赛,年龄不超过35 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
03
参赛资格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于研究生组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 2019 年
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于研究生组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 2019 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04
报名时间与报名方式
5月15日起,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进行报名(网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注意:项目初评结果汇总表(附件2)、PPT版的商业计划书(建议将PPT转为PDF)应于6月5日前发到信息学部的邮箱。邮箱:@126. com,命名格式:“互联网+”+姓名+项目名称
05
参赛赛程
(一)校赛
分为初评、复赛、决赛。
1.学部(院)初评:6月5日24:00前,各学部(院)依据初评结果将项目初评结果汇总表、PPT版的商业计划书(建议将PPT转为PDF)发送至信息学部邮箱:@126. com。
2.校赛复赛:6月中旬
3.校赛决赛:7月上旬
(二)北京市赛(7-8月)
(三)全国总决赛(10 月)
答疑群二维码:
编辑排版 | 张译尹 杨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