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版chatgpt首秀大翻车 微软ChatGPT翻车,中版来迟非坏事?
目前微软已经投资上百亿美元,并持有约49%的股份,自然不会像以前一样草草收场。但未来能否做出超越谷歌搜索的全新产品,其实还在两可之间。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认为,在中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搜索引擎,也较难改变当前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格局,但料将会加速搜索引擎演化进程。如果一项技术只能局部替代搜索引擎,那么恐怕它很难算是颠覆式的创新或者AI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背后的系列短板也降低了其短期内对传统搜索引擎替代的可能性。
一是受制于模型训练方式,数据难以实时更新;二是单次搜索成本过于高昂,测算生成一条信息的成本在1.3美分左右,是传统引擎的3到4倍;三是统计学模型产生的内容真假混杂,用户难以辨别。中信证券研报提到。
另据国外机构测算,Bing的搜索成本比谷歌高2个数量级,这意味着的商业化前景还需接受市场检验。
不过即便如此,谷歌依然感受到巨大危机,仓促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结果在整个网络世界暴露了一处错误的答案,其股价一度跌及9%。谷歌员工批评此举“仓促、蹩脚、短浅得令人可笑”。
目前谷歌不得不动员搜索部门全体员工每天花上2小时到4小时,帮助提升产品体验,弥补技术漏洞。
跟进这场AI热潮的不仅是谷歌,美国大型科技公司都纷纷宣布推出竞品。在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Meta、苹果等都展现出对生成式AI技术的重视。技术高管们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式AI”或“机器学习”等词提及的频率,与上一季度相比都有成倍增长。
一场新的抢滩大战已经开启。
而中国也有几家科技公司正在加班加点的推出自己的式产品,并有上百家媒体接入测试。谁能率先推出中国版,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企业在“蹭热点”,宣称将推出各种中文版,但单从其数据量判断,其实只是一个嘘头,或是自嗨。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由引发的技术热潮、资本热潮应该回归理性与谨慎,因为伴随热潮出现的泡沫,也一样多。
03、创新者窘境
火爆全球的背后,是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等为代表的全球科技企业正面临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即使进入2023年后,裁员计划也一直未停止。据追踪科技行业裁员情况的网站.fyi最新数据,今年迄今,全球共有380家科技公司裁员人。
造成这一现象的首先是市场趋于成熟。如谷歌占全球搜索的9成,全球苹果终端超过20亿部,每月有30亿人使用,亚马逊就承担了美国电商的4成。
另一个原因是全球的科技创新已经趋于停滞,也令科技企业失去了扩张的原动力。因何停滞?因为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生产力爆发的技术变革点,商业应用也远不及市场预期。
2021年10月,改名为Meta,就表明了在这种“停滞焦虑”下,聚焦元宇宙的决心。但即使去年亏掉137亿美元,Meta也迟迟未能等来元宇宙的普及。或者说,未能找到催生下一场技术变革的奇点。
谷歌也一样。谷歌发明了 模型,这是支撑大模型浪潮的关键技术。但 却被研发出来,并被对手微软抢得先机。从技术储备层面讲,谷歌领先于 ,遗憾的是很多前沿进展没有和业务结合。
这和《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描述的柯达覆灭时情景一样:柯达公司不仅主导了胶片技术,还发明了数码相机,但依然消亡。因此,谷歌的反击可以理解为不想做第二个柯达。
从宏观层面讲,科技停滞自2020年起,就是美国经济行将进入衰退的核心担忧之一,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科技企业,急于抓住的原因了。
但 真的是“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改变科技停滞现状的奇点么?
开拓深层学习基本技术的Meta首席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Yann LeCun认为,就底层技术而言,并没有特别的创新。之所以被公众被视为“革命性产品”,“主要是在产品层面设计得很好、组合得很好”。他认为,对现实的把握非常肤浅。
至于自主心智,人工智能专家、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认为尚不具备。
而腾讯AI Lab 也通过实验证明,并非“万能钥匙”,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准确度,无法超越其他垂类产品。如机器翻译领域,在高资源环境欧洲语言上,的表现与商业翻译产品相比具有竞争力,但在低资源环境如古代语言,明显落后。
图4:在多语言翻译中的表现
那么,为何中国科技企业也纷纷布局呢?除了看好及AIGC赛道的未来,其实也面临着一样的“创新者的窘境”,甚至还有更多的阻力。
首先,中国AI创新环境太功利,如阿里达摩院开始自负盈亏,科研院所要评职称等,导致中国的AI人才,特别是互联网大厂技术骨干大量流失。
其次,大模型的海量算力需求+巨大资金消耗+商业化路径不明确,导致创业企业投不起,大厂前些年敢于投入,但近三年由于经济环境不好也趋于保守。
此外,中文训练数据少于英文、“画地为牢”的数据孤岛等,也是中国版 研发更难的客观因素。
但中国也不是在大模型领域毫无建树,如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阿里的M6大模型、腾讯的混元大模型,针对中文语境,国内厂商的表现要比国外大厂要好得多,发展速度也很惊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认为,我国已具备支撑发展的算力基础,多种相关技术中国企业也有多年积累,“在同样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谁的技术能积累到能够爆发的程度,这才是企业间的差异所在。”
也就是说,距中国版面世,中国企业仅差一个“爆发”,并不存在技术代差。
因此,谷歌出错、微软翻车,展示的“美丽新世界”迟迟未到,这也许是中国科技企业实现反超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