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的小说 特殊时期,中国互联网行业如何与社会各方实现“共益”?
(图片摄于北京颐和园)
我们这一代人,对互联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其中,最关键的点就在于,我们是经历了中国“从没有互联网到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一代人。
对于95后、00后来说,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里。网络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水、空气和电”一样,非常重要,但又不用特别去想它。
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
我还记得,1999年的那个冬天,我在同宿舍同学的带领下,第一次在北大未名湖北岸的一处机房上网。我当时对着一个门户网站的主页,既惊奇,又茫然失措——我甚至连鼠标都不会使用。
在我们那个年代,在电脑上打字是一项专业技能,是需要专门学习的。
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同样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我大概是2001年前后可以在北大宿舍随时上网的,当时跟几个同学合买了一台电脑,当时主要就是看新闻、泡BBS、用QQ(当时还叫OICQ)聊天。
互联网最初在中国普及的时候,我有两件事情,常常引以为傲:
第一,我曾经短暂地当过北大“一塌糊涂”BBS武侠版()的版主;
第二,我在2001年春夏,在OICQ上认识了小小明妈妈。
我2016年面试腾讯企业文化专家岗位的时候,我曾经开玩笑说,“我跟腾讯是有缘分的”。
2001年,“网恋”,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当时,大家看台湾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里面女主角的网名叫“轻舞飞扬”,很多男生看得是如痴如醉。
那个时候,大家在网上把好看的女生叫“美眉”,把长得丑的男生叫“青蛙”。
现在想起来,有点青春年代的幼稚,又有点淡淡的怀念。
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
我2002年从北大毕业,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二十年,也正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
从最初的PC互联网时代,到2012年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再到后来微信成为“国民应用”、算法推荐兴起、线上线下融合、短视频成为新的“国民应用”等,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完整地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
此时此刻,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面临着“双重拷问”:
第一,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狂奔”,甚至是“野蛮生长”之后,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捷、推动了无数创新的同时,对个人、行业和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早地开始对互联网行业进行规范。过去两三年,监管之下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显得有些迷茫。大众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评价和认知,也开始分化;
第二,互联网行业本身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行业此前享受的人口红利、创新红利、商业模式红利、市场红利等,都已经日渐逼近天花板。“好摘的桃子都已经摘完了。”互联网行业下一个创新、发展和商业的“风口”在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寒冬”、“行业寒冬”的说法不时涌现,让很多人对互联网行业的未来缺乏信心:
——往行业内部看,过去习惯了长期高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开始放慢;
——往行业外部看,过去诞生了无数“创业神话”“财富神话”的互联网企业,社会评价开始分化。
把这些挑战进行提炼,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呼之欲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如何在确保自身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从而与用户、行业和社会实现“共益”?
而所谓“共益”,就是给各方都带来价值。
换句话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如何从一个由资本和从业者参与的“小游戏”,变成一个可以为14亿多中国人带来正向价值、可以为无数行业带来正向价值、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正向价值的“大事业”?
这是此时此刻每个中国互联网企业都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这两天,腾讯的前同事推荐我看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1)》。
腾讯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在思考上述互联网行业的“时代之问”方面,开始得比较早、思考得比较深、提出的战略比较完整。
通过这份报告,外界不仅可以看到腾讯在实施“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方面的具体探索,更能了解腾讯背后的体系化思考。
它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也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我看了一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1)》,除了标准的“社会责任绩效报告”,腾讯还详细阐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战略”。
根据腾讯提出的“CBS三位一体”理念,腾讯从用户、行业和社会三个角度探索、践行和创造社会价值:
——人人共联,服务用户需求;
——数实共融,助力实体经济;
——生态共益,创造社会价值。
这份报告的题目是《共创·共益》。我的理解是,腾讯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努力让用户、行业合作伙伴、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参与进来,一起探索怎么“做好事”,一起努力“把好事做好”,真正通过“共创”,实现“共益”。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Pony)在报告中写道,“用共创的方法,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这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腾讯这家互联网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投入与公司发展的关系,Pony也有自己的思考:
“对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投入,就像我们投入研发一样重要,表面看是成本,实质是巩固了企业发展的底座。这就像百年成林的大榕树,在社会的土壤里,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根扎得越深,长在上面的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就愈加枝繁叶茂。我们把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做得越好,反过来也能吸收更多阳光和养分,并反哺到根部的社会价值。CBS 三者相辅相成,三位一体。”
我2016年加入腾讯,2019年离开。当时,腾讯在前一年完成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之后,同步完成了企业文化升级,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愿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
“用户为本”,是每一家优秀企业必备的基因,在腾讯更是如此。
我印象中,在腾讯,如果有团队为了完成短期KPI,去做伤害用户价值的事情,在内部是会被严重鄙视的。
在企业文化进行升级前,腾讯内部那一句“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可谓在员工当中深入人心。
“用户为本”,跟“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而“科技向善”,我记得,这个概念在最初提出来的时候,大家的理解和认知还不是很深刻。当时有不少人心存疑虑: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商业企业,提“向善”,是不是有点虚?
但事后来看,腾讯当时提出“科技向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互联网行业是科技行业的一部分,科技本身具有工具属性,是中性的,关键是使用科技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科技向善”,实际上,就是给科技的工具属性,赋予了人为选择的价值观。
就腾讯而言,这个价值观选择就是“向善”。
“向善”,听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很实。
经过过去两三年的发展,腾讯通过自身的探索,在“科技向善”与“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方面”,建立了连接。
如果说“科技向善”是一个更本质的追求,那么,“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就是实现这一更本质追求的具体方法、路径和抓手。
今天,当我们每一个用户越过地理空间的障碍,通过微信,与远在天边的家人、朋友随时随地交流、沟通的时候,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腾讯用科技创造的可持续社会价值。
今天,当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把自身的能力开放出来,让更多的行业受益,打造出智慧交通、智慧校园等解决方案时,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腾讯用科技创造的可持续社会价值。
今天,当腾讯利用自身平台的优势,发起“99公益日”这样的活动,用科技来做公益,让社会变得更好一点点时,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看到了腾讯用科技创造的可持续社会价值。
我自己的感觉是,这几年,腾讯内部对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理念已经越来越认同,很多业务团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在我2019年离开腾讯后,腾讯又进行了第四次战略升级。2021年,腾讯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在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 (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数字文化和公益数字化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探索,并启动了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腾讯作为第一批在中国诞生、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成立已经有24年的历史。对于一家传统企业来说,24年并不长,但对于只有2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腾讯的24年,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史。
或许得益于这种“丰富的成长经历”,又或者跟Pony等创始人自身的认知有关,整个腾讯在对如何创造社会可持续价值的认知方面,属于比较深刻的,站位是比较高的。腾讯在具体推动社会可持续价值创新方面,无论是战略规划,还是组织设计和保障,还是具体的项目策划和实施等,做得都比较成熟、比较完善。
当然,这里面也有腾讯企业文化的作用。
我记得,2021年夏天,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腾讯是第一家宣布向灾区捐款1亿元的互联网企业。
与此同时,我还看到,很多腾讯的小伙伴,第一时间参与到抢险救灾当中,包括那个当时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腾讯救命文档”。当时,腾讯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在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中,做了一个可以供所有人编辑的共享文档,用于收集、传播郑州等灾区民众发出的求救信息,24小时内就有超过250万次的浏览量。
这是一项看似平凡、人人参与而又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恰恰在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体现了“科技向善”的追求。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中国内部在经历改革开放44年的发展之后,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年轻人在就业、买房和生活等方面,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发展中曾经创造出来的“创业神话”“财富神话”,在有些时候,似乎不再是激励民众向上的励志故事,反而成了一些人眼中阶层对立的最新例证。
从国际环境来说,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一遇的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大国竞争风险,让世界变得更加“暗黑”。
但毫无疑问,越是在这样一个困难、动荡的时代,中国社会越是需要在重大问题上弥合分歧、促进共识、保留信心的种子并让它生根发芽。
困难很多,挑战很大,各行各业,每个人,需要努力的地方都很多。
就互联网行业来说,同样需要不忘初心,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坚持为行业创造价值,坚持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面向用户,虽然人口红利、市场红利等正在接近天花板,但只要能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互联网产品、技术和服务,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面向行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每家互联网公司要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虽然都是“硬骨头”,但只要一口一口啃下去,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建设网络强国、信息强国、数字强国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大有可为。
最后,再次从国家和社会的宏大视角出发,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天然具有的用户基数大、便捷、精准、实时等特点,在智慧民生、互联网公益等领域,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在这个特殊时期,关于互联网行业,我们也需要一个“最大公约数”。
中国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行业在创新、创造方面的巨大潜力;中国互联网行业面向用户、行业和社会,努力创造可持续价值,也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助益。
在这里,互联网行业如何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依然是一个关键点。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越往后发展,会越发体会到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丰富内涵。
而在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把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体现在每一个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和运营中,体现在对每一个行业伙伴的支持、服务和帮助当中,体现在积极参与解决一个又一个真实社会问题中,这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与社会各方创造“共益”的最好方式。
腾讯加油,中国互联网行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