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产品项目推广的方法 滨州市心安城市-心语基地建设 | 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十三)
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滨州市心安城市-心语基地建设
项目周期:长期性项目
服务提供方:中共滨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服务受益方:全社会
所属领域:精神健康、心理救援、失独家庭、特殊群体、教育体系、身心同治等
案例摘要
在中共滨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以党建为引领,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条中“5院+10中心+N产品”优势,成立了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滨州心语”基地,打造滨州“心安城市”的新高地。
“滨州心语”工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新领域、新模式、新标准、新产品、新方法,身心并重、预防为主,建设心理健康“ 预防、筛检、治疗、康养”的闭环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医、食、眠、游、护、康、养、学、乐、健”一体化“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品牌,健全线上线下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体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干部群众精神面貌进一步提振,滨州“心适指数”显著提升,构建了共治、共建、共享的高品质平安滨州新格局。
案例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建设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滨州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坚持党建引领,把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党建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我市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把健康社会心理作为文化建设主要内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市社会综合治理的新方法,通过社会心理问题的教育、疏导、摸排、化解,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是民众幸福生活新源泉,大力弘扬积极心理,消除不良心理,能提高社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人力资源工作新举措,通过合理的心理学知识疏导,减轻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开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平和社会心态,稳定社会情绪,减少不良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需求分析
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理清服务定位,明确服务对象,创新服务方式,建立服务阵地,组建服务队伍,通过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立足社区提供一站式社会心理服务,为滨州范围内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网络的建立做出示范探索。
一、理清服务定位
(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全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采取多种疏导方式,预防心理亚健康,防止亚健康者情况恶化。
(二)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为社区居民提供常态化心理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
(三)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重点包括疫区的一般社区居民、病亡者家属、感染者及其家属、社区工作者等一线社区防控工作者、受疫情影响的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等。
(四)从心理服务切入,延伸至基层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更多方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三个层次,分别偏向于教育预防、常态化的社会心理服务、应急援助和更广意义的社区治理创新。其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援助,更致力于常态化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
二、明确服务对象
(一)一般社区居民及整体的社区心态和氛围下有疑似指向性的心理需求人员、群体和特殊群体。
(二)有轻度指向性的心理需求人员、群体和特殊群体。
(三)有明显指向性的心理问题人员、群体和特殊群体。
(四)在常态化社区心理服务的维度,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夫妻相处、亲子关系、邻里纠纷、社区矛盾等,同样是欣悦在“滨州心语”关注的对象。
“滨州心语”的服务对象,涵盖了社会人群的各个方面和不同人群的各种情况,某种程度上讲,全生命周期的全人群都是欣悦在“滨州心语”心理服务所关心的。
三、创新服务方式
心理服务不完全等于心理咨询,其含义更广泛。通过科普宣传等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教师、心理志愿者、社工等进行的心理服务,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的心理咨询,由精神科医生等在医学、治疗维度开展的心理治疗以及针对各类受疫情影响人群所开展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关怀,都属于心理服务的范畴。为此,就需要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以真正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服务。
服务过程
在服务体系建设中,依托集团产业链条的“五院、十中心、N产品”体系,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标准、新领域、新产品,建设心理健康“ 预防、筛检、治疗、康养”的闭环全流程服务,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赋能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一、建立社会心理服务部门全市联动工作机制
建立全市跨部门社会心理服务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各有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组;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工作组;成立了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依托已建成的“心语基地”,以“五院、十中心、N产品”为支撑,上下联动,确保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专家智库
已经建设了由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3名知名学者,中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实战专家、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团队14名专家教授及330余名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心理健康专家智库和培训与咨询团队,指导和服务“心安城市”建设的建设和运营。
三、培养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
依托山东康养职业学院心语学院,心理健康服务培训及培养体系形成了“8+X”培训模块化内容设计,形成了心理健康服务“1+3+3+1”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专项技能培训、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8+X,即8个方面的内容,涵盖社会心理服务基础知识、科普宣教、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与精神障碍识别、人际沟通与干预、生活压力与应激管理、精神康复管理、重点人群服务、风险评估与转诊等。
“1+3+3+1”人才培训体系,即 “1”个专家人才智库、“3”个培训基础内容模块(社会治理、社会培训、社会工作)、“3”个提升模块(政策和规范、文化和特色、运营和服务),最后一个“1”是培训实践模块。
心语学院联合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协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已培训拿证心理咨询师200余名,并对全市10000多名网格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目前已进行2轮1000余人次培训,效果显著。
四、建立心语心理健康大数据中心
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化建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整合心理服务资源和提升心理服务能力,建设心语心理健康大数据中心,面向全民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运用164个心理测评量表组织开展面向全市人民的心理筛查工作,对筛查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实时关注特殊人群动态,有效预防和阻断各种心理危机和极端事件的发生发展,将可能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风险降至最低。当前大数据中心已与滨州百姓管家系统进行数据互联互通,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10万人。
五、打造数字化医疗+心理健康“线上线下双生态”模式
线上,欣悦互联网医院打造了业内领先的实体医疗+互联网医疗的双生态模式,平台特色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可为用户提供全周期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方案。实现了“医疗数字化”“流程标准化”“服务专业化”“业务多元化”“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全生态化发展布局,为更多国人提供专业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累计注册用户54602人,公众号注册39908人,图文咨询及问诊3800余人次。
开通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400热线,为滨州市全民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公益服务。自6月25日至今,已累计接通热线电话 余次,接听时长5600余分钟。
线下,依托滨州欣悦康复医院心理睡眠医学中心,针对心理服务开设了睡眠、焦虑、抑郁、心理咨询等业务以及设置了心理健康中心、睡眠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三大特色中心,提供取药、复诊、日间康复、24小时住院服务,自“心语基地”启动以来,已累计为2860人解决了心理与睡眠问题。
六、利用慧心赋能的成功经验,建设各级心理服务场所
慧心赋能工程在市总工会系统已经有成功运行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市建设慧心赋能小屋,规范建设和使用心理辅导室,对全市心理健康服务场所的场景、配置、内容建立标准,使服务更直接、更深入、更贴近广大群众,这也是持续优化提升滨州“慧心赋能模式”,做实叫响“滨州心语”品牌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全市乡镇、街道、社区颁发心语认证证书6000余份。
七、突出睡眠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睡眠影响着心理健康,患有睡眠障碍的人会引起烦躁、焦虑、易怒、抑郁,严重的会引起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欣悦健康心理与睡眠中心建设国内首个睡眠大数据库,发布了国内首个睡眠行业标准《睡眠相关家居环境标准》,从舒适睡眠和健康睡眠两个方面,研发多种助眠产品。
同时联合亚洲睡眠学会和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基于互联网的CBT-I非药物失眠疗法专注解决失眠难题,能够有效改善及治疗睡眠问题,目前,CBT-I已注册用户26499人,累计线上个体治疗2167人,通话时长达3251小时;自22年7月份开始,开展团体治疗服务共9期,累计服务135人。
八、康养文旅赋能社会心理服务
康养文旅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对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以提高抵抗能力和免疫力为目标,基于健康环境、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新康养文旅,将成为一种全民选择的健康生活方式新方式。
2022年5月,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成立了黄河谣旅游联盟,其中涵盖了滨州市主要的景点,通过康养文旅赋能社会心理服务不止能全面服务全市心理健康服务,还能有效带动全市旅游资源的发展。文旅板块已累计接待用户8300余人次,第四季度安排预约每日100人,服务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中,预计年底可接待20000余人。
九、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作用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理论及技术融合发展的相关活动,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特点和价值观的心理健康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
结合中医药健康文化开展“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心理健康环境营造行动;发挥中医健康文化的德育优势,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发挥中医情志疗法及治未病优势,开展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做好中医心理健康文化知识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搭建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行动。
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根据中医24节气伦理,自主研发了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养生茶24种、养生酒2种、功能性纺织品30种,完善了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产品库
经过多年的发展,欣悦健康已经成功开发了多种能适用于心理健康服务的产品,特别是“CBT-I”认知行为疗法已成非药物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案;高压氧舱也在日常诊疗中投入使用,可为心理健康问题人群提供氧疗服务。依托集团的产业优势,还陆续开发了食疗、植物疗法、康复疗法、田园疗法等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案。
在硬件产品上,也开发了如音乐放松类设备,心理宣泄类设备,团体辅导类设备,心理沙盘类等**类专项功能室1000余款产品。此外,心理素质训练系统,心理测试软件,大数据心理云平台,VR虚拟现实心理训练系统等多种类型的心理软硬件器材,也在陆续地研发和定制中。
十一、建立心语心理健康体验中心
依托生命科技馆,建设集政策宣讲、功能展示、产品体验、场景模拟多位一体的综合心理健康服务展厅,提供宣传、体验、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在生命科技馆,已建成6000余平方体验中心,集“筛、检、疗、养”与一体,设置图书阅览区、心语小屋、情绪宣泄室、VR放松体验室等功能区,配置心理自助系统、情绪宣泄道具、VR虚拟现实体验仪、音乐放松椅、智能按摩椅和生物反馈仪等120余款心理干预设备。
十二、开展社会大众宣传活动
借助互联网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让社会大众学习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巧,掌握科学管理压力方法。现已开设3个心理相关公众号,2个网站,发文渠道包含抖音、快手、闪电新闻、海豹新闻等24个平台,心安城市建设开展以来共发文300余篇、视频120余个,总浏览量超500万。
成效评估
一、促进滨州人民群众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提振人民群众发展信心和决心。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滨州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有助于理顺社会情绪,平和社会心态,引领价值取向,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促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心理防线,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显著降低,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打造滨州“心安城市”。
四、滨州市“心适指数”明显提高。
项目价值与意义
一、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滨州模式”。通过建设心理健康相互促进的闭环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赋能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二、探索心理行业与实体产业相结合。依托集团产业链条的“五院、十中心、N产品”体系,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标准、新领域、新产品,打造“医、食、眠、游、护、康、养、学、乐、健”一体化社会心理服务品牌,将心理服务与实体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推动积极发展的新局面。
三、“他助+自助+互助”及“线上+线下”的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全社会多方位齐参与的新格局。
四、成为中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引领者、标准制定者,中国社会心理健康立法试验者,中国社会心理健康产品研创者。
专业反思
一、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部门联动,推动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方向和目标。
二、以立法保障“心安城市”建设实施
从立法层面保障“心安城市”建设是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设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
三、搭建运营网络体系建设
建议将全市社区服务中心、OTC药店、社区门诊纳入运营体系,增加全市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医院的心理及精神卫生科室及服务点,整合全市各系统心理服务中心等资源,实现服务网络的全覆盖,降低服务门槛,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推进心理健康产业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让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真正走入大众日常生活。
四、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各类创业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9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在过去6年里增长了7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价值千亿美元的市场。
面向未来,心理健康行业将会爆发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动力。推动心理健康产业化发展,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及硬件产品,既包括以科普教育大众市场,提供人才培训、心理咨询、知识付费课程、讲座等内容,也包括更为专业,线上线下联动的精神类问诊平台,更包括各种服务于心理健康的产品生产研发。让心理健康服务成为滨州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