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创业可以做什么项目 贷款10万创业,风投谨慎,财政兜底支持!浙江省放大招,大学生创业有的放矢?
大科技时代,动辄百万、千万投资是风投机构在创投界的高频操作,但对同样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来说却锱铢必较。
机构专业投资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启动艰难,却并非走投无路——地方政府在促进就业安排的同时,也适度安排财政予以兜底支持。今日,浙江省再次放出抢人大招:10万兜底贷款。
不限户籍、政府代偿比例最高100%
古往今来,浙商的发迹让江南商业四季如春,这里不仅有传统轻工业重镇,也有享誉全球的电商堡垒,所谓指尖上的创业在这里启航并不是一句空话。一众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浙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辐射重心。
时至今日,省外务工人员在浙江已有2300万,再加上全国高校毕业生在今年可能超过1000万,浙江省率先发起“抢人计划”,其开出的创业贷款代偿比例最高100%的条件引爆舆论。
在今日(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表示,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及来浙创业,可以申请10万~50万的创业贷款;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贷款10万以下的全部由政府代偿。
此外,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的,政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到这些领域工作,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万的就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大学生到浙江实习的,各地提供生活补贴。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每人3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
陈中还强调,在浙江,省外务工人员与本地户籍的劳动者享受同等的就业创业服务和政策。这意味着,外地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创业申请相关补贴及贷款服务的,将不受户籍限制。他表示,浙江省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
10万进行网络创业仍可对接刚需
对于10万起步的贷款支持,放眼创投领域的资金倾斜尺度稍低,但在专家看来,浙江省特色化的商业积淀已经让这里长期保持创业活力,尤其在电商及“互联网+”带动下,已经有相对完善的体系可供借鉴,以较低投入激活创业者早期商业运维有的放矢。
此前,2015年发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就提及,根据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的相关意见,认定网络创业的,有创业要求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在校大学生,可以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针对所提及的“网络创业”,广州市社会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经济带动下,剩余人口红利正在尝试新的变现方式。“很多新浙商用最小的经营成本实现B2B、B2C,也让更多业态利用科技互联网萌生平台化运作的新模式,企业运维的成本和人力资源要求进一步降低,比拼的是挖掘新市场需求的潜能。”
前述政策中也有提到,家政、养老及现代农业创业将重点补贴。彭澎指出,就目前趋势来看,家政服务和养老康健需求很大,但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多数在供职意愿上与之分歧较大。
“主要在于情感因素上,不希望直接从事相关事务,但社会上依然有很多需求和供给存在匹配失调,因此从创业的角度来说,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将现有资源进行调度,大学生有其在专业和理念上的优势,借助财政的支持,依然能够小投入大产出。”彭澎这样说道。
当然,具体到贷款的流程,彭澎指出,相关财政的支持并非普惠性质,需要根据创业者的实际情况而定,特别是一些还没有落地经营的创业者或难顺利获得贷款。参照广州去年发布的相关政策来看,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核销资金以及奖补资金均按照市、区两级财政分级负担,因此对于借款人申请的资格认证有着明确规定。
即便是有注册公司的小微企业进行贷款,也需要提供企业在职花名册及新招用人员资格材料等,这意味着借款人或单位需要有成型的公司化运营体系和基础人员配置才有望获得申请资格。彭澎亦表示,财政对于没有注册公司以及想要先借款再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依然是谨慎的。
风投参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趋弱
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促进就业的安排,财政倾斜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创业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鉴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需求,发挥专业创投支持的还要依靠市场化的投资机构,但对于支持大学生及毕业生创业这件事,业内反馈的意愿却偏谨慎。
“准确的说是意愿趋弱。”华南某知名早期投资机构在同记者交流时表示,大科技环境下,都是科学家创业,大学生创业有着其思维和能力的局限性,而且曾经的商业模式创新热已被业内诟病太多,缺乏技术创新的投资很难在未来获得效益,更无从谈社会价值。
以浙江省为例,投中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新设立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846只,同比提升45%,位列全国新成立基金数量第一;但是从当地投资活跃度来看,已跌出前三,全年交易数量仅966起,交易规模172.4亿美元。
从行业的分布来看,运输物流、金融、能源等领域大热,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关领域涉及技术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几乎没有早期甚至天使轮融资单位,而在各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背景下,机构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在芯片研发、无人驾驶等领域愿意下注。
“如果是新科技,那一定是看中技术门槛,学历要求不说,学术要求都很高了,部分博导都不一定拿到融资,何况是大学生。”另有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这并非对大学生创业有所歧视,而是基于专业的角度,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早已不是专业机构看重的点。“要看项目本身,光模式创新没用,我们现在还要求消费项目带有科技含量,起码有个专利,或者是数据驱动。”
机构投资人之所以谨慎,一方面是竞争所迫,缺乏比肩行业一流技术水准的项目显然是有瑕疵的。另外,由于多数机构都拿政府引导基金的钱,前述投资人表示,很多政府引导基金都要求投科技,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早期创业团队所欠缺的。
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场景汇”APP
免责声明:每经路演·场景汇旨在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搭建互动交流、精准对接平台,我们将定期深度报道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所选用的素材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和采访,请各位投资人谨慎判断、预防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