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儿时梦,台湾大叔48岁创业做机器人获得小米投资
6月,一款智能机器人在小米有品商城众筹火爆,24小时众筹金额便破200万,最终打破了小米有品婴童类产品众筹记录。
这款智能机器人叫小丹,它集结了人工智能、伺服舵机等多项核心技术,一经问世,便受到业内广泛关注。那它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机器人?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小米投资的机器人长什么样?
原来,这是小米生态链公司钕娲创造团队历时两年研发出的第一款产品。钕娲创造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开发的公司,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研发能力,从设计到软硬件技术,集结了各领域的佼佼者。也因此,这个早期团队在初创阶段就被小米看中,获得小米系200万美元投资,并成功进入小米生态链。
接着,富士康、韩国投资公司KIP等也加入投资行列。A+轮结束,获得总投资金额8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3800万美元(2.5亿人民币)。
那这款被小米看中的机器人到底长什么样?
钕娲创造创始人兼CEO郭柳宗,为记者演示了这款名叫小丹的机器人。大头大身躯,根据语音指示讲故事时,头上的大屏幕播放着故事动画。故事说到老虎扑过来时情节时,小丹机器人帶著顯示老虎的臉,並在底座轮子的带动下,迅速向前移动,同时双手臂配合着舞动,增添了生动气氛。
郭柳宗表示,目前市场上教育陪伴型的机器人众多,但是却没有一家机器人在应用上、心理上、功能上、以及表现力上,具备机器人该有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普遍缺乏表现力和生命力。“表现力就是能做到表情丰富,动作生动,生命力就是智力、个性、人性,除了具备各种AI功能,更要让人类感受他的存在和情感。”
价格太高是另一个挑战。决定机器人表现力的关键技术——用于关节转动的伺服舵机的成本太高,导致很多机器人公司放弃了肢体表现,
对于前者,钕娲创造搭建了动画及技术团队,让动画师设计每一个动作姿态,还原人类生动的表现,使机器人的肢体语言更加流畅与吸引人。而该公司独立开发的故事编辑器及App SDK,用于提供内容。
钕娲创造团队将小丹要执行的动作先制作成3D动画,再将3D动画利用玛雅(MAYA)编译转换技术转变成12颗伺服马达能够同时读取的信息,让12颗伺服马达能够同时控制转动的速度、加速度、角度和扭力,因此能够展现出小丹细腻流畅的肢体动作,而不会像一般机器人一样,出现卡顿的现象。
另外,小丹搭载各种感测元件,可以识别人脸、物件、手势、声源等,并拥有分析语意,理解对话内容的能力。 让机器人融入日常生活情境,拥有贴近人类直觉的沟通方式。
对于后者,郭柳宗想让产品更具竞争力,在采买电机基础上,尽可能自研舵机。经过多轮研发,钕娲创造研发的伺服舵机,能够精准控制舵机的速度、加速度、角度、扭力,让小丹能够做出流畅的动作。这将小丹的生产成本降了下来。
最终,这款肢体灵活、聪明可爱的机器人在小米有品的众筹价为1999元。马上将正式上线售卖,市场价为2299元,这个价格在目前机器人市场极具竞争力。
为圆儿时梦,台湾大叔48岁创业做机器人
郭柳宗是一位高个、清瘦、谈吐斯文的台湾大叔。他说,人生的前48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创业,“小时候想过长大要当老师、当科学家,却从没想过要当老板!”
从小就是学霸的郭柳宗,高中被保送台湾大学化学系及台湾师范大学信息教育系,最后因对教育及信息产业的兴趣选择了师范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先在台湾教书,完成当老师的志愿。教书两年后,他又开始学习深造,之后顺利地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学位,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刻上了新的里程碑。
之后它曾在软银工作近三年,孙正义的接班人之一是他的直属领导,在富士康工作5年半,担任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刚在上海A股上市的富士康工业富联网第一任CEO也是他的直属领导,还在全球500强企业和硕工作4年多。
他的每一份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2007年,接手富士康CPE1-BU6事业处长,负责全新的BU,在没客人没产品的情况下,在第三年将营收从零变成台币上百亿且能获利的事业处;2010年进华硕接手TV生意,在TV同业一片惨赔中,2年内将接手时亏损15亿台币的生意转亏为盈。
然而就在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郭柳宗选择了辞职创业。那时他已经48岁了,在满是年轻者的大众创业潮中,郭柳宗已经算是“高龄创业者”。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丰厚的薪水,选择辞职创业?
原来是小时候就植根于他心中的一个梦。
郭柳宗的父亲是海员,因为要远航,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家里。“当时自己的心里就特别期望,父亲回来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带一只机器人回家,代替父亲陪伴我。”郭柳宗说,“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就是我从小的梦想。”
想通之后,郭柳宗坚定了自己做智能教育陪伴机器人的创业之路,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创业的艰辛之路
创业是件非常苦逼的事,创业后的郭柳宗体验非常深刻。要不是有着坚强的毅力,公司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进入小米生态链,小米和其它第一轮的投资人投了200万美元,并免费提供了一些硬软件支持。
钕娲创造当时研发的机器人底部运动的工具是球体,运动的时候不仅不能晃,还要能控制自己,这在技术上要求非常高。
经过1年时间,死磕技术,烧光1500万后,机器人终于研发了出来,由于成本的关系,售价大约要5千块钱,小米生态链的负责人一看,说你这定价不行,小米生态链超过3千块的产品普遍不好卖。
这就像一吨**,炸得郭柳宗满脸焦黑,怎么办?已经走到这步了,不管如何也得走下去。但有个问题,公司没钱了!
郭柳宗找到他在软银的前老板,说:“很丢脸,钱已经烧完了,但我觉得我还有机会做下去,老板能不能帮帮我?” 前老板问他要多少,郭柳宗说要100万美元,他二话没说就找人给了。
用这100万美元,郭柳宗做出了样机,有了现在机器人的雏形。但钕娲创造有60个员工,工资加上研发费用,没多长时间钱又花完了。
郭柳宗又找了台湾一位老板,是他在斯坦福的学长,投资合同还没签,钱就已经打了过来。郭柳宗正是搞定了这些老板,才搞定了机器人。
郭柳宗坦言:“最困难的时期,还低头向妻子借钱,虽然妻子把钱借给了自己,却被狠狠念了一顿。”
但即便如此,郭柳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做一款真正智能、且能够陪伴孩子的机器人,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钕娲创造正朝着预期的轨道小步慢跑,正犹如创始人郭柳宗的性格一样,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期待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行业突出重围,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