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平台被黑不给出款怎么办 亲历学术黑产:我把论文投给了假期刊
假网站至今仍在搜索结果第一位
浙江大学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博士后郭喨建议,搜集投稿信息的最佳渠道是查阅纸质期刊杂志。如果查阅纸质版的条件不具备,可以到主管部门或者主办单位的官网,一级一级往下查。
另外,要认清事实,不报幻想。
“当前论文发表和学术期刊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除非你已成为学术大牛,否则‘今天投稿明天录用’这种好事断断落不到你头上。”
郭喨提醒,“切记两点:一,投稿等满三个月是常态;二,投稿被拒是常态。如果你‘一投就中’,那就很有可能是进了骗子的圈套——期刊骗局中的‘用稿率’可是100%呢。”
专家:建议建立统一期刊投稿信息查询平台
期刊骗子一直都有,骗的金额还不小。
查阅裁判文书网可以发现,2018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
判决书指出,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间,被告人制造虚假期刊、杂志社网页诱骗被害人投稿,继而冒充编辑,虚构能够在相应刊物刊发论文的事实,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以交纳初审费、版面费为名,骗取全国各地多名被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累计金额达人民币365万余元。
浙江财经大学教师冯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期刊骗子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这种情况下,王丽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虚假网站侵犯的是期刊的名誉权,但大多数期刊的应对方法是在自己的官网上出具声明,真正提起诉讼的案例并不多见。
“围绕论文的黑产可以一直存在,是因为我们确实有发论文的社会需求。” 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升华表示,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发论文,也就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一些科研人员主动代写或者找人代写论文,对学术规范没有足够的敬畏心,学术不端行为常没有得到惩处,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
各类骗局中,除了前文提到“真期刊,假投稿邮箱”,还有“无中生有”的假刊,以及有着正规刊号但实际上只为捞钱的“水刊”,或者被**制出来的正规期刊的假增刊……被骗的人中,情况也五花八门。
有的是学术水平不够,轻信所谓的“代写代发”;有的是为了发论文,特意找到给钱就能发的“水刊”……“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市场秩序其实也非常混乱。”
胡升华表示,公众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官网查到期刊和期刊社的信息,但大多只能查到刊物名字和刊号。一些期刊也根本没有官网,给了骗子可趁之机。
他建议,应规范管理体系,要求期刊完善自己的投稿和审稿体系;建设统一查询平台,让期刊在该平台上公布自己的审稿邮箱、联系人、编辑部地址和电话等信息。
“另外,相关执法部门对假期刊、假网站的打击应该更有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
郭喨也认为,根本的方案还在于对互联网信息入口的严格治理。
搜索引擎将期刊骗子的网站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把真实的期刊网站隐藏在第二页乃至更往后,“很难说不是伦理问题”。
研究者们也可以尝试联合起来“众筹”一个可信的期刊投稿查询系统。“建系统并不是很难,难在信息需要定期的更新维护,需要持续的投入。”
但对王丽来说,这些都是后话。
21日,王丽又收到了一封邮件。
该邮件准确道出了她投稿的那篇论文的名字,问她是否还需要发表。“我们可以帮您推荐发表到南大核心或北大核心杂志的正刊上,收取少量推荐发表费用。如果您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满意,我们也可以帮您代写代发。”
骗子又发来了邮件
王丽心里一惊——她的信息可能被卖了,或者说,这些人干脆就是一伙人。
而且,这邮件来的时间点也掐得刚好——作者发现自己被骗,可能急着想将论文再次投出。
骗子节奏精准,为她设好圈套,想将她再宰上几轮。
王丽没有精力再搭理。作为受害者的她,为避免多生事端,必须尽快修改好那篇本属于自己的论文。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丽为化名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