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写文章的水平 如何提高写论文水平
1、研究中的“脱衣法”与写作中的“穿衣法”
这种方法特别用在理论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用在学位论文及书稿的研究和写作中。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冒天启在随孙冶方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时,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概括为脱衣法和穿衣法相结合、逻辑演绎和历史进程相结合。读时感觉很形象这里便借用使用。具体而言,“脱衣法”指: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也即研究要从具体开始,要充分地占有各种材料,把研究对象的各种外在表象,如同脱衣服一样,一层层脱掉,进行思维的抽象,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表述的“穿衣法”是指:从抽象到具体的表达方法,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从最抽象的内核开始,一步一步地将各种社会现象添加上去,将逻辑演绎与历史发展统一起来。
2、研究中的“自我中心”与写作中的“读者中心”
研究强调“我思”,强调一种独立思考精神,但写作则要强调“他者”,强调一种读者意识。
许多人初写文章之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学术论文不同于随笔,你必须追问,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与同类文章有什么不同处?有何意义?它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兴趣吗?你需要提醒自己务必从读者角度考虑自己的论文:读者为什么要读我的论文?人们为什么要关注我们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能给他人的研究提供怎样的学术资源?他人在我们的研究基础上下一步能做什么?读者将会存有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写论文使读者阅读起来更清楚?这种思维方法如同准备做报告的思维方法一样:做报告之前,重要的不仅仅是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重要思想,而且还是要想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来听报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才是对听众来说有价值的?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报告和听众的联系?这也和广告学、消费者心理学的原理类似,即要分析受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这个要点(从读者角度分析),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方法,一般人很难把握。
3、写作意识的“在场”和论文主体的“不在场”
上面提到文章的写作如同学术的报告需要有“他者”(读者和听众)意识,这样授者才能与受众互动,思想和知识才能在流动产生增量。但论文一旦投递出去写作主体便开始“缺场”,也就是说,这时你的思想完全是通过文字来说话,不容主体的补充和申辩。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概念的界定、观点的阐述、论据的确立、逻辑的推理都必须清晰、严密使人无懈可击。
如何确保论文主体“不在场”的状态下,能使读者接受的你的观点?除考虑论文需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外,选题和立意上还需考虑具有“普遍性”,这普遍性并不意味着“非常大”和“非常重要”,而是意味着受众都能接受它。这就如同作为万能输血者的“O型血”一样,人们都能接受它。
隋性与自利同时并存于人身。需要发现受众和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并使之早早明确。那么,你的受众才愿意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你的信息。你必须开始就确立一种公信力,使你的受众对你的信息建立一种信任。任何一种沟通,都必须理解受众的需要。任何一种沟通开始之前,你都必须了解,受众所属及其所需,这样你才能围绕这些需求呈现你的观点和理论。
4、写作与修改中的“捍卫”和“批判”
为了帮助自己思维慎密,文章需要修改,修改文章的时候应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用审稿人的眼光来挑剔地看自己的文章,经过不断修正提高文章的水平。千万不可对自己的文章拥有盲目的乐观和自信,得到稻草以为是得到金条,那么就投不中。也可以请专家、同行、同学帮助看一下文章,提出尖锐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从审稿人的角度去修改文章,很有用处。因此,我们可以自己也可以请懂行人的当“模拟审稿人”进行把脉,根据意见进行修改,以提高论文的水平、提升论文的命中率。
当做到上述一切后,论文的写作具体到写作方法也有很多“战术”。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承起转合的流畅性、逻辑推导的严密性和论文主题的凝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