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的比赛 创新创业丨互联网+创业大赛竞赛心得-黄蓉
管理工程学院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已经结束了。回想起参与竞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从一开始懵懵懂懂,到后来日夜不停的查阅资料整理文档制作项目计划书和ppt。从最开始接触到创业大赛,说实话我并没有多大的热心,因为自己脑子里完全没有创业的想法,自然不会去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或者通知,当指导老师找我希望能去用心参与比赛时,我才静下心来思考:其实去参赛也不错,最起码可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重在参与,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诞生了“你说的都对”这个队伍啦!
对于这次比赛,成绩好坏、成功失败都已尘埃落定。参与创业大赛的整个过程后,我从简要几个方面总结出的个人心得如下:
1、项目创意的选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我们竞赛项目设计的背景: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未来数年将在全国创建10个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打造50个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园区)、培育200个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业。“城际清远源潭综合物流产业园”作为清远市重点项目,充分建成智慧型物流产业园区是其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建设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其对内部管理、外部客户服务的功能,满足园区政府、企业、公众、物业服务的需求。
2、团队成员的构成
创业大赛不同于一般的比赛,并不是要求所有队员整齐划一,水平相当。它是从创业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创业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知识和相关的各类人才,而不是要求所有队员掌握相同知识拥有同种能力。因此,在组建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员的资源互补、优势组合。在团队成员的构成上,除了具备一定数量的项目专业人员,精通财务知识专业的队员、拥有管理才能的人才、办公自动化必备的计算机人员等都要考虑在内。
3、创业大赛的内涵
创业精神有三个层面的内涵:哲学层次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是人们对于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学层次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是人们创业的心理基础;行为学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是人们创业的行为模式。创业就是用自己的能量去创造被社会认可的事业。所以说创业没有大小只有成败。因此创业并不是要做成多么伟大的事业,而是为了某一个事业而不懈的努力奋斗,这就是精神。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他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控求新奇事物的种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创造意志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不同,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创新创业思维要有你要改变世界什么的想法。
4、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5、团队要具有表现力
所谓的表现力,是能够让实力100%展现的能力,是能够让努力被他人看见。如果表现力不够强,不懂得用有效的方法表现自我,注定要在比赛过程中吃亏。决定成功的基本要素很多,如专业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然而,在成功的最后一里路上,却不能没有表现力。团队成员一定要充满自信,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朝气和拼搏精神。但自信并非盲目,而是来自于对团队项目的整体把握和某一部分的专业性认识。每位成员都要对项目内容达到绝对熟悉,做到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够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内容生疏,对概念一知半解,理解仅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
以上就是我对参加本次管理工程学院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次的比赛,在未来,可以更加自信的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学校为社会做出小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