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推广方式 浅析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许青
摘 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表现出全新特征,我国愈发重视整体发展速率,不断强化农作物新品种研发,落实技术创新工作,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作物质量。相关人员应专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凸显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的优势,更好地进行技术推广。现阶段,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农业生产建立密切联系直接决定农作物总体产量。文章根据农业宏观发展趋势,研究了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总结了引进和推广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逐步强化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0-013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26 文献标志码:A
应用农业生产现代化创新方式、引进全新的农作物品种、积极使用先进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推进农业生产,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速率,因此强化农产品创新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所以我国对新农作物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在具体的运行操作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整体的推广效果,需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保障对应措施的高效性,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
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节点,表现出发展速率较快的特点。农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需要对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予以绝对重視,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国家实力。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形态有所改变,不再是传统粗犷的运行模式,而是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作物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构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推动农作物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使命。
我国国情本质是传统性质的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且资源充足。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指引下,重视农耕生产、扩大农作物耕种面积可以实现乡村振兴、百姓富裕的目的。具体而言,通过我国省市部门的积极探索,农耕作业方式表现出全新的特点,种植形式积极应用自动化,突出了农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成果,转变了传统人工耕种的形态,实现了养殖方面的飞速进步。结合农产品具体类别而言,未来新品种和多元化的农作物生产将是大势所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愈发多样,消费者不仅局限于关注口味,更注重追求营养和功能,这促使了新型农产品的出现,展现出健康且积极的生活特点。我国农业产业需对宏观局势展开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新产品和新作物为前提基础,建立全新的农业产业体系,以全新的技术应用为支持,加快我国农业发展。
新技术的创新需满足农产品的耕种需要,联合生产力与盈利目标,降低农业生产市价,全方位立体化地推进我国农作物生产。在引进新品种、加快新技术推广环节,需加快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专注于相关课题研究,结合现实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作出分析研究,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强化功能审查,积极研发和创新农业生产方式。
2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过程
2.1 采用试验示范方式完成审定工作
在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环节,专注于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始终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前,通过试验的方式对其产生基本认知,可以更好地为后续农业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目的是为了判定新品种的可行性。农业品种与其他产业品种不同,其主要作用是满足社会居民的饮食需求,强化健康安全的引进前提,更好地指引农业新品种试验工作开展方向,提高审定工作结果的应用效率。应注重试验环节的流程顺序,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性完成试验,选择多种环境条件,展开对比试验,提升试验执行程序的科学性,更加深入了解农作物新品种的各项特性,保证试验结果的通用性,提升判定结果的精确程度[2]。
农作物新技术同样需要在引进和推广前增添检测与审定步骤,进而得出该技术的可行性结论。在实际农业创新研究方面,示范展示表现出较强的工作优势,随着新技术完成试验审定工作,借助示范展示策略达到推广目的,让更多受众群体对其形成认知,发挥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效益。
2.2 应用赠送体验手段加快引导开发
我国作为传统型的农业国家,很多地区的农民缺乏先进的思想意识,依旧存在落后的农业认知,不能正确看待新品种和新技术,容易在实际农耕种植环节出现诸多问题,制约我国农作物现代化生产。在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工作部署中,应用赠送体验的手段,容易被农民所接受,推广效果更佳。可以让农民前往试验田或技术会场接受宣传和教育,更好地转变农作物种植思想,了解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创新特点。相关人员要认真讲解,并结合内容展示成果。
在此期间,推广人员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以转化农民思维为基准,优化农作物生产观念。采用组织产品展销会的方式,积极进行技术层面的沟通交流,引导农民融入其中。将新品种以福利的方式赠送给农民,使其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充分了解新品种的种植优势,从而达到精准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目的。只有提高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了解程度,认知到其与传统品种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3]。
2.3 注重产品及技术宣传的层级划分
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展示环节需强化宣传工作的层次划分,分辨主要和次要宣传内容,不能一次性宣传全部新品种或新技术。推广人员需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有清晰的认知,按照其意义完成层级区分,需花费较多精力研究并优先宣传推广影响范围最大或增益最多的类目。同时,分析农作物品种的功能性,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印象,提升其对农作物的了解程度。
除此之外,还要将与主推产品具有密切关联性的品种和技术建立联系,在宣传推广环节预先讲解首要品种和技术,随后展开关联产品的讲解延伸,引入与之搭配或是附属的品种、技术。在了解一个品种后,更好地过渡到其他品种和技术的讲解上,强化宣传推广工作的连贯性。进一步延长新品种或新技术的试用时间,采用周期性推广方式,预先完成推广周期设计,注重阶梯性宣传推广,引进更多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强化推广工作的延续性[4]。
3 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中的现实问题
3.1 老品种依旧占据市场主体
受传统农业认知的影响,很多地区并不能快速普及农作物新品种,接受新品种的过程比较漫长。加之种植条件比较局限,整体气候变化不频繁,所以农民不愿意且不敢轻易尝试种植新的农作物品种。在农作物销售市场的影响下,传统品种依旧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多数农民为了防范风险,将精力投入到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的农作物产品中。
另外,农作物新品种公司不具备自主生产的权利,仍将传统农作物产品作为主营业务,并开展相应的推广活动,致使传统农作物产品退出市场比较困难,在市场容量的限制下,难以引进全新的农作物品种。
3.2 新产品推广难度相对较高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协同经济发展和人为因素等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中,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工作难度较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农作物新品种研发过程需要与当下区域生态情况相协调。不能保障农作物新品种产量,使得多数农民产生疑虑,不愿意种植新品种。探究经济层面限制,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很多农作物新品种在引进和推广环节不具备足够的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新品种普及的难度。人为因素中,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不能深入了解农作物新品种,从前期认知层面就产生了限制,降低了新品种的自身价值[5]。
3.3 农民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在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经销商需要预先与种子生产公司建立联系,形成代理关系,依照种子公司的地区授权予以代理。但在此环节,多数新品种未能获得足够的示范展示,相关优势只是凭借口头或文字形式进行宣传,农民不能真实感受到新品种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个别未经测试批准的农作物新品种流向市场,由于农民不具备基本的辨别能力,难以正确选择农作物新品种。对于农作物新技术而言,其成本相对较高,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示范点,农民仅听取厂家介绍,不会轻易作出决定,导致优质的农作物新技术没有得到应用,推广效果相对较差。
3.4 实践推广支持力度不足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下,农民未充分感受到国家政策性的引导和支持。大多数地区的基层农机管理站缺乏专业人员,人数未能达到标准值,在具体的岗位安排上大多都是身兼数职,严重制约了农作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由于不具备充足的宣传推广人员,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体系尚未建立,相关机制尚不完善。同时,部分农机管理站中新技术推广人员的年龄较大,缺乏专业化的知识体系,不能保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的完整性。推广体系不达标,难以满足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要求,对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产生了限制作用[6]。
4 提升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效率的策略
4.1 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典型示范区
从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宏观发展局势来看,其引进和推广工作尚处于发展初期,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形成基本认知,对相关内容的了解较少,细节性知识积累十分薄弱。所以在决定是否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时有较多顾虑,为尽可能预防风险,依旧会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种植原有农作物品種。由此可见,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未能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广泛关注,应用范围相对局限。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鼓励农民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通过创建典型示范区,彰显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优势,加深农民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了解,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其优势与价值,注重新技术的升级改造。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后,需为农民营造参与种植学习的环境,获取新品种和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收益[7]。
4.2 明确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主体责任
结合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的关键,促使农民高效使用资源,增加农业收入,推动我国农作物种植生产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明确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内容,落实主体监督工作,逐步实现资源型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延伸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
具体而言,要在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环节,渗透现代化农业的工作要求,结合全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宣传推广作用,切实维护农作物新品种的优势,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政策指引,以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基准制定发展目标,增强引进和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展现推广任务的价值所在,规划详尽的工作职责,维护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持续性。
4.3 使用新媒体工具,注重延伸宣传渠道
当前发展态势更多关注信息化,在网络信息技术更加多样化的背景下,新媒体逐步成为重要的工作创新途径。随着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推广工作要求的提高,借助新媒体工具完成宣传有助于拓宽宣传推广渠道。新媒体工具独有的特点可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发展目标。
相关人员可以采用视频包装的形式,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将视频与动画效果相结合,在大屏幕上呈现新品种和新技术,使参与者在观看视频时,获取直观感受,加深相关印象,达到强有力的宣传效果。在多媒体视频拍摄过程中,要强化对制作环节的管理,突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呈现功能和优势讲解。
在电商直播的影响下,注重多元化宣传方式是宏观发展趋势的要求。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借助粉丝效应,完成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工作。在直播过程中,需联合品种和技术讲解,彰显主导优势,增加“粉丝”数量,强化宣传效果。
4.4 预先落实农业人员推广工作布局
在农作物新产品和新技术宣传推广环节,相关人员表现出较强的功能性,提高了工作质量。需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工作培训力度,拓宽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渠道,依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效融合营销理念,构建与当下宏观环境相适应的营销思维,更好地完成农业创新的规划和布局。
工作人员需具备基本的市场认知,凭借自身能力妥善完成市场分析,判断未来农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并积极制订相关策略。注重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考察其专业知识积累量,查验其交流沟通能力,在营销理论与产品内容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产品推广效率,达到高质量的推广效果。
验证工作人员需熟练应用知识,科学完成营销网络布局,面临多种营销问题时,要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地区和市场的发展特征,实现精准判断。工作人员作为农作物推广宣传的核心,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果,决定了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效果是否可以顺利呈现。
5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构成,其综合产值占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宏观现代化工作指引中,确保我国农业发展速率稳步提升,需以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前提,加快推广工作的进程,不断优化与创新推广方式,获取有力的发展动力支持,从而彰显农业大国的发展优势,推进我国农业产业进入全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何波.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1(18):12-13.
[2]庞敏,陈美妮.浅谈种子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4):34-36.
[3]唐运久.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7):90.
[4]张元勇,石胜敏,田维秀.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7):117-118.
[5]左龙海,李宜江.东科308玉米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16(3):20.
[6]朱玉芬,张菊香,蒋彦华.小麦新品种(系)异地鉴定结果分析与评价[J].云南农业科技,2015(6):5-8.
[7]何震天,陈秀兰,韩月澎,等.扬辐籼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05(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