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项目 12个最合适大学生创业的方向 | 专栏
大学生创业群体与社会创客不同,大学生选择项目一方面要与社会创客们错位竞争,遵循“增量市场拼速度、存量市场看整合”要么不同要么更好的选项原则,要注重发挥自己的独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另一方面在选项时立意要走正道,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创业理念,不捞偏门、不走捷径、不越红线、不踏底线,为中国的商业文明注入道德血液。
(一)商业机会的甄别和选择
商业机会从市场中来,围绕消费者需求打转。创业者要贴近市场、走进消费者,去看去问去听去尝试产品,去卧底打工,去了解行业特点,去发现消费者痛点,找准商业落地的应用场景。在创业过程中经常是锁定了一个细分市场和客群,可深挖下去才会发现是伪需求或与预期差异太大,这个时候,团队要勇于舍弃和否定,打舵转向,重新定位,针对人群重新设计产品和业务流程,匹配资源和团队。
目前来说,未来几年,时代给予了四方面的巨大机遇:一是“一切互联”,基于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基础上的共享经济、产业互联网、新金融、消费升级、动态社交等;二是“一切智能”,基于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基础上的AI、机器人、大数据、医疗健康等;三是“一切娱乐”,基于精神需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基础上的文创,包括动漫、影视、游戏、体育、音频、漫画等ACGN模式;四是“一切皆数”,基于数字经济与生活的交融,包括物理数据、生活数据、健康数据等领域的应用。
知易行难,如何高效尽调市场发现市场机会,并将商业创意转化成产品和项目,成为创业起步的第一关。
市场调查的目的寻找定位好商业机会,系统回答: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哪些客户哪些问题创造哪些价值?
一个中心:客户痛点
要区隔和细分出要服务的人群,客户画像越细分越精准越好。找出了客户画像看其共享的痛点有哪些?这些痛点是否高频、是否愿意为痛点付费、是否对目前的解决方案不满。痛点要结合问题导向、效率导向、价值导向、奖惩导向等不同侧重落地到客户应用的场景中去,并围绕应用场景勾勒对接渠道和解决方案。目前依靠线上流量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依靠胸口碎大石、蒙眼掷飞刀的杂耍卖艺吸引用户叫好,虽然人气爆棚但是捧钱场的就三五个,现在更应该聚焦转化率,提前预判能真正付费的客户,精准定位其需求,然后投其所好,有付费习惯的才是好客户。
两个基本点:解决方案、创造价值(多快好省美传播)
结合精准用户的痛点和应用场景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围绕是不是能针对性的解决客户的痛点难题?解决方案是不是比目前的服务商在产品上更优、流程上更快、客户体验更佳、客户愿意支付替代成本?最关键的一点,要给客户以好的价值体验,在其心智模式中构筑“多、快、好、省、美、传”的价值理念,让客户成为消费者、宣传员、参与品牌创建。
市场调研的办法:
a.自上而下,宏观至微观的尽调方法,从政策、行业研报、上市公司,统揽整个产业,然后落脚点到关联的创业领域、赛道和节点、目标人群、痛点场景。
b.自下而上,从微观到宏观的尽调方法,从定位人群出发,找出痛点和应用场景,找出对标对手,理出产业链,找出关联产业,然后至行业和宏观政策。
c.双线结合,自下而上与外部顾问、创业导师、创投等交叉定位、打磨,找准行业痛点,落地场景应用。
大学生选项市场调研的策略:
1.商业机会从市场玩家中来,有机会去大企业去学习参观或参加科技展览会,毕竟当年的微软比尔盖茨和苹果乔布斯等都是从市场大玩家哪里找到合适创业机会。
3.从学校封存的合作清单中来去淘金,许多研发和课题因为企业合作者原因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但其中的市场机会可以评估一下是否可以接手运行,但需规避委托合作中的存续及产权归属问题。
4.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开,往往从事自己喜欢和钟爱的方向会激发人的灵感和创想。有许多误打误撞的时候,比如架构校内网评估的,比如骑行爱好者转变应用场景的校园OFO、比如为解决香港特效问题而坚守的谢霆锋创办的朝霆、为解决《指环王》系列特效问题而创办的维塔数码、为《星球大战》做特技支持的工业光魔等等。
5. 创业就是寻找和把握机会的过程,要保持敏锐感,这与年龄大小、经验多寡其实关联不大,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原地打转,有的人却能在细缝中嗅到商业机会。在商业社会中从来不缺乏商业天才的存在,他们依靠天然的商业直觉可以发掘潜在的事业机会。在大学生创客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独到的商业机会,还能用独有的魅力凝聚团队,汇聚资源和力量。
6.多借用科技、社群、新工具等方式去设计趣味问答、吐槽大会、兴趣、奖励、赛事、星座、性格、故事等线上调研方式,摒弃以前低效的线下街头访谈、纸面问卷模式。同时,多注意与外部机构尤其是创业导师和创投机构的专家访谈和行业互动,从一些行业研究、大数据中去印证精准人群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
市场调查也不是越长越好,并不一定要等到菜齐了菜上桌,等到所有的答案都清晰了估计这个机会也稍纵即逝了,要在隐约之间去发现机会,先人一步会抓住先机!
笔者因为天使投资职业的原因,一直从事早期项目的挖掘、孵化辅导、投融资,这几年也一直担任教育部组织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在各大高校、省级、国家级赛事平台上接触了很多早期大学生创客项目,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和阅历,归结了适合大学生创客群体的创业项目方向和类型。
(二)可参考的创业项目方向
1.科技导向型:要学会从目前高校实验室里进行淘宝
高校知识成果分三个方面:一个是与校外企业合作或联合研发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这一块基本都会锁定知识产权,另一个是基础前沿理论研究,往往超前于目前市面的应用,可作为长期关注和跟进的重点,但这个领域往往要么是零要么是100,充满了技术风险;第三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每年大量的论文和项目有的因为政策、校企合作、转化等原因而被封存,但现在国家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过去一般是成果变现,联合研发或直接售卖,但现在政策引导师生共创、成果科技转化股权。
第三个方面应是大学生创业淘宝的重点,因为不但是科技成果的加持,更是高端智力和校园资源的倾注,这为后续项目商业模式和资源匹配就起了一个好头。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要学会进行区分。首先,科技成果转化要与市场调研结合起来,并评估论证新技术转化成产品、产品替代市场的可能性,学术的先进性并一定代表了技术的先进性和现实的替代性。现在一个国家及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一个是进口替代,可作为关注和倾斜的一个突破方向;另一个就是新物种的替代,而以成本或效率替代为主题的,往往在市场环节和竞争环节会将成本无限拉升,对大学生创客来说这并不可取。其次,有些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的孵化和转化时间是不同的,也要注意甄别,原则上目前国家鼓励的行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科技、先进制造、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硬科技领域是关注的重点,生物科技、医药医疗、现代农业、海洋科技等领域一般需要的周期都特别长,同时对学科、专业和特长有门槛要求。同时对涉及国防、军转民、涉密等系列的科技成果虽然现在政策不断的解绑,但长期来看对政策和资源依赖性太强,且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是高门槛的小众市场,一些军事类院校或有军工背景及承担军事类课题的高校在军转民技术转化方面有先天优势,但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源和资质,对门槛相对较高的军警用等市场,不建议大学生创客前期介入民参军项目或军转民项目。
2.轻资产运营模式
要突破物理世界中资源对创新创意的捆附,大学生创客本身资源和资本有限,要学会卡位在数字世界中用轻资产模式来选项立项,这也有利于后续股权融资的对接。但轻资产运营模式并不是摒弃掉项目一些关键环节的资产投入,而是指可以通过杠杆模式或共享经济模式来撬动重资产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战略业务合作、参控股等模式进行总资产领域的布局(涉及土地、设备、制造等重资产、资金沉淀等环节),将重资产做轻,形成护城河,可以采用多种轻资产运营的方式展开。提高资金的使用的方向(研发、营销和销售),减少制造、流通环节对资金的挤占。
3.消费导向型
围绕着最有想法、最前沿、最潮流的新一代消费群体,衣食住行医娱金学考就业留学等领域都存在着消费升级的巨大产业机会,因为目前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月均基本在800-2000之间,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变迁,更注重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网红化的消费产品,所以围绕着其间的某一些品类展开都具有巨大的敞口空间和爆发空间。因新零售尤其是无人货架、无人零售等新消费渠道的产生,就诞生了很多爆款的休闲零食类企业。
但消费导向型的项目对团队考验很大,这既需要扑下身子琢磨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钻研产品,提升体验和客户黏性,又需要线上线下通打,既要好吃好看好玩又能自拍分享传播,带有自媒体自传播的网红特质。
4.文创导向型
随着消费升级尤其是内容付费的火爆,一波围绕着UGC和PGC等展开,不管是音频、视频、图片、小说、影视等精神产品,因其消费者既是消费者又是内容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爆了文创产业。大学生对派对、市集、演讲、自代言、二次元等模式都习以为常,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会,IP化、个人品牌IP化,彰显着时代的主张和个人的品牌调性成为了吸引年轻创客尤其是大学生创客的关键赛道和创业风口。
但该领域因为这几年的混沌式发展,也带来很多行业内的问题,目前这个领域因为导向问题会逐步的被加强监管,门槛也会也来越高,需要在内容创作和监管红线中间找到好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更需要沉淀和时机,以及爆款产品的机会。
5.融合导向型
将科技与接地气的产品结合产生“1+1>2”的化学效应,科技与文创、金融等应用场景的链接和融合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说人工智能与各细分领域的结合,比如区块链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这种创新是颠覆性的创新,一方面重新洗牌和升级现有市场抢占客户,另一方面还可以高维打低维让目前的产业无还手之力建立项目壁垒。毕竟,传统产业之前屡试不爽的价格战在硬件免费,软件收费面前直接没有回天之力。
但该领域的创业需要能将科技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取决于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把握,对大学生创业者挑战非常大,但前景可观,也是资本密集关注的重点赛道。
6.嫁接导向型
目前的许多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浪潮面前无所适从,原来的团队和产业基础转型升级乏力,缺乏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创新模式,这一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创业机会和时代机遇,大学生创客群体可将新人新思维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融合,找准其中的切入点,重新定位新项目,新老企业彼此协同自身在资源、资金、产业链、线上线下运营的优点,构筑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新项目的弯道超车。
我接触到一家起步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一开始也是围绕着高校市场的热点展开,这两年大热的社交、电商、兼职、跑腿、分期都陆续在平台上推过,基本都半路夭折,融资也非常不顺,但却锻炼出了团队强大的线上和线下的推广能力。在机缘巧合下,他们与一家正在苦觅转型的福建茶商接触上了,通过几次业务合作,彼此都建立了信任和事业契合点,于是,兵合一处,成立了新的企业和品牌,组建了联合创始人团队,茶商老板投资和导入产业链资源(生产基地和连锁茶庄),大学生团队发挥特长(线上和线下运营),并入住了孵化器,而孵化器也结合他们的商业模式,导入了技术平台和产品众筹模式,实现了茶园实施监测、茶树众筹,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的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创新公司,而后期三方也实现了共赢,孵化器扩张到哪,茶的品牌延伸到哪,获得了机构的追捧。还有些偏开发和技术类型的大学生项目将对转型企业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费用也转换或互换对方股份,实现了自我造血和换血的功能,为后续项目持续运转和对接资本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7.防做恶导向型
因为商业的逐利性,社会创客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分歧很大,有的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底线,但也有的从人性恶的方面的展开,利用人性的弱点诱导不良消费。
之前许多社会企业看准高校市场的消费者集中、消费型用户、消费不理性等特点,引诱或诱导大学生进行超出自身支付能力之外的消费:高消费、医美消费、金融贷款等,甚至还有一些替考、代课、逃课、情色直播等各种应用型软件应用。目前这块受到了来自国家教育部门等严厉的清退和清理,但还有很多萌芽状态的很多改头换面的比如微商、类传销、校园选美等变种活跃在校园市场。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和商业文明的进步,这种做恶型公司的反面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如何防范这些不良企业对消费者,尤其是对校园细分人群的危害,形成了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航天安全、人身安全等领域的新的创业机会。
比如针对校园信息安全领域的校园卫士,比如解决无人机乱飞乱停的压制无人机项目、反媒体欺诈的项目等等。
8 NGO导向型
目前的社会组织、公益类项目因其影响力大、非营利性、公益类组织、跨国界、边界协同等特点成为大学生创业选项的一个赛道。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性格、消费习惯和边界远不是70后、80后的世界观,一个项目的创意、实验、完善很可能背后有一个跨国的小团队来支撑和运作,而NGO、公益、社会企业等也成为新一代的选择,其实从笔者接触到的90后来看,他们更有担当和更有舍我其谁的勇气,所以在构建商业或人际网络层面,大学生要利用自己的全球视野和小组协作,将兴趣、商业、社会做更新的跨界和嫁接,构筑全新的网络。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几乎都参与过校内校外各个协会以及官方或非官方的公益组织,这些项目因其公益性,基本都是靠募捐来维持运营。但也有一些项目开始探索在商业与公益的构筑防火墙,让商业保障公益持续运行,比如以参与项目、参与咨询、参与共读、马拉松、运动同步等形式与公益捐赠挂钩,一方面聚拢了流量通过广告、电商、金融等方式变现,一方面实现了公益,做大了社会价值。作为一个公益机构,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将原来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的模式变为通过产品和服务置换政府购买精准服务、第三方采购服务等形式的长效运营模式。
9.模仿导向型
这是许多创业者第一次选择创业项目时的最稳妥选项和第一选择,毕竟满大街的口号就是“模仿也是创新”,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创业者还遵循着几十年前的创业路径选择,或追逐热点,或追逐风口,但这些热点和风口都是创投机构提前布局,择机人为引爆的风口,目的在于炒热整条赛道,吸引后续融资或接盘。
这种创业选项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创业项目选择,模仿看上去成本最低,但系统成本其实最高。毕竟之前大家靠模仿还可以通过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去榨取产业利润,但放到现在,靠低价已经无力竞争,因为对手都免费甚至贴钱了,模仿策略和跟随策略,一场免费和补贴大战既可以完成洗牌,鼎定全局。而模仿本身是缺乏创新和自身核心能力的体现,也不具备被巨头或资本收购的价值。
但这里面也蕴含着其他的创业机会,比如服务于追逐风口的项目和个人,做第三方服务——成为做淘金路上的卖帆布的和卖水的服务商。
服务业一直是模仿者的热土,目前也存在着大量模仿的机会,但这种也要与线上、大数据、新零售等领域进行融合升级。
10.个人IP网红型
随着自媒体等传播媒体的出现,网红经济或者说是注意力经济成为新经济浪潮中的一朵浪花,通过打造个人IP,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能够吸引媒体资源和流量资源,然后通过嫁接项目,实现商业变现。
不管是之前炫身材的芙蓉姐姐还是一人饮酒醉的MC天佑,还是已经商业化的马佳佳、papi酱,都因为抓住消费人群对某一偏好而迅速引爆成为一时网红,并进行了商业上的变现。
还有这两年随着双创政策的红利释放,一部分类贾跃亭式的刷PPT创业网红开始出现,他们专门跑会夺名次拿奖金、链接各地政策拿补贴、标签为X0后新秀等,在市场中基本很难见到其项目产品,但在各大媒体的聚光灯下却闪闪发光,自身成了网红。有的将网红流量变现到项目上产品上引进资本上,而有的则跨界到了娱乐圈。
这种模式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身上的特质和内容黏性以及最终的商业指向。
11.代理导向型
不管是加盟一个网红奶茶店,还是加盟一个彩票店,还是加盟新晋网红品牌的校园代理,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起点,可以依托强大的企业后盾和市场支持,成为一个店长、校园代理、地区总代,这和前几十年成为传统企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异曲同工。
但在参与过程中也要保持商业的敏锐,去中间化、厂商卸磨杀驴、平台政策等都会对起步中的事业造成冲击和颠覆。
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现在的大学生都习惯于网络生活和购物,要留意新模式、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商业的改造,并在期间发现合适的商业机会。
12.政策导向型
政策导向型的目前集中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学生返乡创业,一个是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目前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而有些地市县域已经在当地高中阶段都提前布局,建立了关联社群,及时互动,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和产业政策及时的互动交流,并将家乡的最新创新创业政策和活动及时的通气,结合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项目注册、入孵化器、投融对接、政策补贴、住房等领域都给予了倾斜性的扶持,来引导更多的返乡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同时,对侧重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在政策方面也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在返乡创业方面,大学生创客得天独厚,一是目前的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的国策,支持和扶植力度很大,二是作为乡村里走出来的新一代高素质大学生,可以将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课题、新项目、新金融等以项目的方式在农村的大蓝海市场上进行有机嫁接,目前广大农村对产品质量、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断升级,新的巨大的新兴消费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时代机遇。
另一个是目前整个国家政策导向和创投焦点,集中于产学研用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方面,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金矿和巨大商业机遇。科技成果的转化将与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组织能力、专利技术、资源资本等一起构筑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高校科转市场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高校科转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现实的问题,如何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将原来各自独立隔断的研发、评估、商品化、市场化等环节有效链接起来,需要建立一整套严谨的商品化流程,形成科技商品化的系统能力。
一方面,高校的科技成果从科技的深度来看,其商品化一方面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从科技的广度来看,作为核心技术可以作为整个行业的技术支持,用来支撑多种产品,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目前高校的科技转化可以分为两种途径来实现市场化。一种是从外到内,市场驱动型:结合市场需求,往往是合作单位课题型项目驱动模式,结合外部客户需求,针对性的完成项目以及项目过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既结市场结果也结知识产权成果的一种范式。另一种是自内向外,基础理论前沿驱动型:主要聚焦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高校是科研的前沿哨所,担任着对未知领域空白领域的探索,而这种探索很可能超前于目前世界及市场的需求,但其科技成果的生活化应用可借鉴军事成果的民用转化。
从科研理论的提出、产品原型、实验室阶段、小试、中试、专利申请和保护、落地应用场景、批量生产等科技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具有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昂、组织协同多、风险高等特点且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消费升级更是让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一日三变。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依靠高效率科技产品的商业化转化程序,而其转化的效率和速度取决于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培育来源于科技商品化的流程化的以产品小组项目制的组织结构,而非目前的以功能职能为主的组织结构。在这其中,专案经理负责制、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可作为组织模式和项目管理的借鉴。
不管是传统型的GE、IBM、宝洁,还是新经济的代表特斯拉、谷歌、等,都将科技成果的研发、产品的上市速度、产品数量等引用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采用了专案经理负责制。在国内腾讯孵化微信、阿里孵化支付宝等也都采取了此种模式,通过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将新项目确认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并订立明确的目标导向,责成项目小组成员全力以赴,并培养跨功能的项目技能和程序化的流程开发和集团开源层面的资源协同,快速推进,并加大过程激励,构筑成内部创新的生态。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师生共创”模式的角色定位和分工
高校老师如果抛去公职(目前政策鼓励公职人员创业,并留职留薪)全身心投入创业,则一般会是公司的大股东和创始人。但实际上保留公职,以兼职身份投身创业采取师生共创模式的种状况更为普遍。
1.参与运营型:如果知识产权和兼职投入,股份比例可以放到5%-20%,并负责公司研发领域,后期可定位为持有股份的技术顾问。并签订内部竞业禁止协议和一致行动人协议,隔断相关在研技术与其他单位的合作。
2.技术VC型:将研发和知识产权作价嵌套入很多初创企业,比较适合高校老师的定位。牵扯到定价和后期监管问题,整个高校可将此做一个方向成立资产管理和技术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孵化和监管。偏VC化运作。
3.技术指导型:技术顾问,偏业务指导,可以采取可转债的模式进行对接。与校外企业相比,初创企业没有资本与高校实验室科技成果对接,可采取该种模式。
4.创业导师类:一般是商科类的高校老师为主,对大学生初创阶段遇到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给予咨询和指导,并孵化其成长和扩大,一般建议采取顾问费用、可转债、股权的方式,并签订保密协议、一致行动人协议。
5.天使投资类:投入小额资金购入成为项目共建人或股东,支持从零到一的时刻。股权占比一般在10%以下。一般老师对学生的种子投资,情怀居多,如果企业发展顺遂,如无上市前的重大约定,则建议保留老师的天使投资,如果企业发展不顺,中途而至,再启动新项目时,也可将这个投入转化到下一个项目的股份中去。所以,不管企业是否有所成就,都建议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回馈,才会形成长久的互哺机制。
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不管是选择哪种创业范式,建议选择增量市场来做,选择存在着巨大空白和错位的蓝海市场,原来的稳定的存量市场巨鲨游弋,往往为了捍卫最后的市场而拼尽全力对新兴产业进行封杀或收购,所以寻找政策、技术、消费升级等带来的新的机遇、新的需求、新的人群,去做新时代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