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往微信公众号发文章 公众号涉黄内容探秘:我在微信看黄书
正当我对着这个充满产品经理巧思的网站啧啧称奇的时候,页面右上角一个小按钮引起了我的注意:微信的投诉页面咋到这里了?
我狐疑地点击醒目的蓝色投诉,接着我发现,这群骗子连投诉页面也是高仿的!
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微信投诉界面是怎样的:
微信官方的投诉不仅操作上更严谨,而且最后会收到微信团队的投诉反馈。机智如我,又下拉检查了一下页面的地址,果然是个高仿货。
连投诉页面都要仿造,简直是丧心病狂啊,我猜测一定是有很多人投诉他们的网站,导致网址总是被封,所以他们的金牌技术团队才想出这样一个奇招!
更可恶的是,最后竟然还要收集投诉人的手机号?
这是准备要打击报复还是咋滴???
创意这么牛逼,你们干点啥不好呢?
这些号群的背后,一定是一群技术牛逼的互联网高手。
为了提高存在感,他们选择的是:服务号,也正是得益如此,这些号群能像好友一样,直接显示在对话列表中,存在感相当强烈,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能有极高的用户触达率。
每次打开微信看见好友列表中,有这么一个玩意,总是感觉很魔幻,怎么形容呢?
像是洗头房开在了家门口,时刻都在被诱惑着
才关注了几天,主任我感觉身体明显吃不消了。这难道就是他妈的:科技改变生活?
更牛逼的是他们的“推送机制”,一般来说,订阅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次,服务号一个月只有四次,但是他们简直神奇,最多一天,我能收到5次推送。
微信能出来解释一下原理吗?
更过分的是,它们经常半夜三更,在主任孤独寂寞冷的时候,给我推消息。
为了让你冲钱,如此利用人的弱点,简直桑心病狂啊!
这谁顶得住.JPG
我讲到的其实还只是冰山一角,这个网站类似这样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甚至还有内容推荐等服务,一本书看完了马上就会提醒“再读一本”,生怕有所怠慢,百般温柔缱绻、体贴周到,一副完事后还为你递纸巾的小姐嘴脸。
当然,赚钱还是首要目的,大部分小说肯定是不允许你看完的,每当看到整本书的要紧处,一个蛮横的充值页面就出现了,一定要在你的兴头上打断你,让你付款。
对人性把握到极致X2
你以为只是恶心你就完了?
注意,后面这个网站的产品经理的**气神操作:
只要你轻轻一碰“立即充值”,紧接着什么都不用做,网页自己就是几个连续的自动跳转,直接就到指纹付款页面了???
这是什么高科技?全自动成交吗?
生怕你付款的时候犹豫,连价格都不给看,直接跳转去付款?
这套路简直他么太鸡贼了!你咋不去抢呢?
对人性把握到极致X3
主任我闯荡江湖多年,这种神操作还是第一次见。
一旦对上指纹,直接就自动支付了啊。
很多对手机不太熟的中老年人,极大地大概率会误操作。而且一旦付款成功,就无法退款了。
更有意思的是,微信似乎成为了这些骗子的乐土,他们找到了在微信上生存,发财的诀窍,日子过得安稳又从容。
我从今年2月份开始关注,一直在收集相关的资料,一直到此刻发文已经是五月中旬了。
到目前为止,这些号无一被封,一直活得好好的。
更讽刺的是,可能是微信的环境太友好了,他们都懒得多平台发展了,费这么大劲做的网站,就是只针对微信的用户,压根就不对微信以外的人开放。
背景调查
那这个号背后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通过微信的认证主体我查到一家叫做重庆超娱网络的公司,而这些小说网站的备案信息最终也指向了这家公司。
接下来的信息挖掘也证实了我之前的推论:背后果然有站群 。仅在四月份这家公司就备案了七家网址。
根据主任的经验,这家公司大概率只是一个替罪羊,并不是实际控制人,而背后还会有无数没有正式备案的网址,显露出来的只是庞大的站群的冰山一角而已。
这套玩法,本质就是打游击,一个倒下去,千百个站起来,完美避开了封号的风险,可谓狡兔八十窟。
毕竟去万网上买个域名,一年也就是几十块钱的事儿
继续挖下去,水也越来越深,涉及的利益也越来越不是一个小人物能够撬动的了,这里不禁想质问一下平台:这些账号真的就那么难查禁吗?
他们的微信商家账户认证是如何通过的?那么高的成交额又是如何躲过监管,成功提现的?
这些网站背后,使用微信支付企业账户的,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这样的组织,在微信上究竟还有多少?又有多少人在为此付费?
我最初是在同学群里看到的,微信这样的国民软件,有大量的儿童和学生用户,这些**信息肆虐和泛滥,平台真的毫不知情吗?
“有时候,你成为时代的追逐者,结局会很凄凉;而我们这些搭便车的,却更容易笑到最后。”
一个接触过黑产的朋友说,中国从事互联网地下**产业链的人,大概有40万。其中有一部分人有手握数十万帐号,日夜不休的向黄色,**网站导流,利用流量挣脏钱。
这样的地下产业链,每年能产生数百亿的利润。网络上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生意,却让很多人大发横财,甚至为此铤而走险,滋生了更多的恶。
这些黑色的利润背后,一边是犯罪者的狂欢,而另一边也是平台管理者的纵容。
记得腾讯的竞争对手们推出聊天宝,马桶和多闪等社交软件的时候,发布会都还没开完呢,产品的网址就已经被微信屏蔽干净了。
腾讯对外凭借自己垄断社交的底气,杀伐决断,气吞山河,如在疆场。可谁又能想到,需要费心费力打理自己抢下的地盘的时候,平台却又如此的慵懒困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产出利润的地方不愿意多花一丝气力。
越大的能力,意味着越大的责任
腾讯赚的盆满钵满之后,做梦都想要成为“最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但是有害于我的,便除之而后快;没有眼前的利益,还需劳神劳力的,就选择性的失明,听之任之。
这样的科技,真的能够向善吗?
我笃信一句话:当自律不足时,更加严格的他律就会到来。
希望不要一语成谶。